沈逸的手指悬在笔记本上方,屏幕残留的残影正在消退。数据清除的提示早已消失,但硬盘缓存区的底层波动仍被紫光碎片捕捉到一丝痕迹。他没有动,呼吸压得很低,目光落在桌角那个金属盒上——拉链断裂的背包口歪斜着,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
他将金属盒打开,取出紫光碎片,轻轻放在背包拉链断裂处。碎片表面泛起微弱的涟漪,仿佛感应到了某种残留的物理信息。细微的震颤顺着接触点扩散,碎片边缘开始发出低频共鸣。这不是系统主动反馈,而是被动唤醒,如同沉睡的记忆被触碰。
沈逸立刻将碎片接入笔记本的BIOS直连端口,绕过操作系统,启动“碎片收集兑换”模块的隐藏诊断程序。屏幕黑了两秒,随后跳出一个从未见过的界面:【本地缓存重构协议已激活】。进度条缓慢爬升,0.3秒的信号波形被逐帧还原。
波形图稳定后,碎片自动进入解析模式。一串Base64编码浮现,解码后只有两行文字:
KEY: → UID_Ⅲ7
STATUS: SYNC_ACTIVE | NEXT_PHASE_IN_71:59:23
沈逸盯着这两行字,瞳孔微缩。不是机柜编号,是密钥代号。而“Ⅲ7”,正是他从“幽影门”事件资料中找到的测试编号变体。碎片与那段历史的关联,不再是推测,而是被系统底层逻辑验证的事实。
他调出金属盒内壁,荧光纹路在暗处浮现,轮廓与“天选系统”初始绑定界面高度相似。这不是巧合,是设计源头的烙印。紫光碎片来自系统原型机,而“UID_Ⅲ7”对应的,极可能是当年参与测试的某位技术人员。
他关闭诊断程序,拔下碎片,重新装入金属盒。盒内荧光纹路短暂闪烁,形成一个箭头符号,指向笔记本屏幕上的“UID_Ⅲ7”。
沈逸没有迟疑,立即调出“幽影门”事件的公开档案。被禁赛的选手名单中,一名辅助位玩家引起他的注意——游戏ID“影守者”,实名认证信息与城南数据中心员工名录匹配,职位为夜班系统维护员,姓名:赵岩。
他继续深挖。赵岩近三年无任何系统操作记录,但在“幽影门”事件爆发前72分钟,其绑定设备最后一次登录,IMEI号与机柜的远程管理终端序列号前缀一致。完全吻合。
沈逸放大赵岩的工牌照片。右耳后一道细小疤痕清晰可见。他迅速调出一段尘封的内测宣传视频截图,对比其中一名技术人员的面部特征——疤痕位置、角度、长度,完全一致。
赵岩曾是“天选系统”的早期测试员。
沈逸靠回椅背,手指在桌面上轻敲三下。常规路径已被封锁,对方能反向追踪投诉单、清除监听记录、干扰系统响应,说明他们在数据中心内部拥有高权限控制。但赵岩这个“幽灵员工”却保留着某种隐秘的连接通道。
他调出近三年的运维日志,启用“极速学习模块”进行快速扫描。系统在三分钟内完成对十万条日志的语义分析。结果浮现:每逢“幽影门”纪念日,机柜都会收到一次来自内网的匿名维护指令,执行者IP始终指向赵岩的工位终端。
指令内容为空,但系统记录显示,每次指令触发后,都会向外部节点发送一次确认信号,持续时间恰好72秒。
与“ACK__OK”的信号
第493章 关键线索的突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