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法杖尖端掠过一株破碎的晶簇。系统短暂提示:【共鸣频率匹配度78%】。沈逸心中一动,迅速将该坐标存入“潜力挖掘预警”的自定义监测列表。碎片收集兑换机制的升级条件始终未明,而此刻的频率匹配,或许正是触发门槛的临界信号。
他没有声张。
敌方三队重新列阵,站位更加谨慎,封锁角度再次调整。但沈逸已捕捉到关键信息——他们的协同并非无缝。每一次指挥权交接,仍存在0.2秒以上的节奏错频,且“铁幕”与“狂龙”在战术理解上存在细微分歧。前者倾向于稳扎稳打,后者偏好激进压进。这种差异在单队作战中难以察觉,但在联合行动中,会不断积累协同熵值。
沈逸将这一数据存入“行为预测库”,设为高优先级样本。
终端右下角,【协作拓扑图】进度已达68%,结构趋于完整。而那枚紫光碎片的脉动频率,依旧与拓扑图数据流同步。他调出底层数据流界面,发现碎片频段在每次敌方IP跳转时都会产生一次微弱共振,像是被动接收某种协议信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系统未解锁其功能,但已开始自主记录。
沈逸指尖轻点战术面板,重新分配资源优先级。主坦位获得额外冷却缩减支持,辅助位被授权在关键节点自主释放视野技能。他将“双轴防御阵型”切换为“弹性收缩模式”,准备应对下一波更复杂的压制。
敌方三队开始新一轮集结。
技能光效在空中再次交织,封锁网密度提升,推进节奏更加凝滞。沈逸知道,对方已察觉己方未乱,压制力度正在升级。但他也清楚,真正的反击机会,从来不在全面压制之后,而在每一次协同破绽的瞬间。
他抬起手,指尖悬于战术面板上方。
主坦头盔内,震动提示即将触发。
敌方“影刃”主控位开始后撤,技能进入冷却;“狂龙”主控短暂接管全局;“铁幕”则等待指令同步。三队节奏出现微小错位。
0.3秒。
主坦头盔震动。
主坦角色立刻前冲,盾击拍地,控制技能精准覆盖中轴区域。“铁幕”法师因站位靠前,被直接命中,僵直0.8秒。
“夜莺”法杖挥动,延迟控制技能飞出,命中对方主控位。
游走位同步切入,技能链衔接完美。
反打启动。
但就在此时,敌方“狂龙”主控位突然取消大招释放,转为横向闪避。原本应被控住的“影刃”刺客也提前开启护盾,规避了关键伤害。
反打效果被削弱。
沈逸眉头微皱。
对方在交接瞬间,竟然通过预判微调走位,规避了部分控制。协同熵值虽在,但他们已具备应急修正能力。
他迅速调出“策略模拟空间”复盘数据。
系统显示,敌方在12分03秒8时,曾有一次短暂的语音通讯记录,未被“影层协议”捕获。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启用了备用信道,进行临场协调。
联合战术,正在进化。
沈逸手指在战术面板上滑动,重新分配资源优先级。主坦位获得额外冷却缩减支持,辅助位被授权在关键节点自主释放视野技能。他将“双轴防御阵型”切换为“弹性收缩模式”,准备应对下一波更复杂的压制。
终端右下角,【协作拓扑图】进度已达63%,结构趋于完整。
而背包中那枚紫光碎片,正以固定频率脉动,与拓扑图的数据流节奏一致。
沈逸没有时间深究。
敌方三队已重新列阵,技能冷却接近完毕。他们的站位更加谨慎,封锁角度经过重新计算。
他抬起手,指尖在战术面板悬停。
下一秒,三支战队同步压进,技能光效在空中交织成网。
喜欢。
第486章 防守中的反击机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