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新的问题浮现。连续四小时的高强度模拟运行后,系统核心模块性能衰减达到0.3%。推演精度虽仍在安全阈值内,但AI行为的微小偏差已开始累积。比如“影刃”AI在信任值下降时的语音提示,比预设延迟了0.2秒,导致队员误判其情绪状态,提前发动了本应规避的强攻。
“不能再拖。”沈逸调出“碎片收集兑换”界面,两枚低阶碎片悬浮在虚拟格中。他选定兑换项:【神经同步校准程序】。程序注入后,系统性能曲线迅速回稳,推演误差率从0.3%降至0.07%。
“最后一次。”
第三轮对抗开始前,他重新调整了“狂龙”AI的进攻节奏,在固定模式中加入0.3秒随机扰动。这种非规律性变化,能有效测试队员的实时应变能力,而非依赖预判。
战斗在第8分17秒进入白热化。三方在龙巢入口形成对峙,“狂龙”AI释放控制技能的瞬间,林悦的角色突然前压,利用地形卡位将对方主力分割。这一操作不在原定战术中,却是她在前两轮训练中自主形成的应对模式。
“干得好。”沈逸轻声说。
团战结束,己方以微弱优势守住资源点。系统生成最终评估报告:
【战术执行断层率:下降至12%】
【心理压迫下决策延迟:缩短至0.4秒】
【去中心化作战成功率:76.3%】
达标。
他调出策略封存界面,将当前版本标记为“最终应对方案V3.0”,加密存入战队核心数据库。所有参数闭环,所有变量可控,只待真实战场验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训练结束。”沈逸解除“隐藏身份加持”,关闭“策略模拟空间”。系统提示音响起:【连续运行4小时03分,核心模块已进入冷却周期】。
队员们陆续退出训练舱,林悦在私聊频道发来一条消息:“刚才那波分割卡位……像不像你第一次带我们打副本时的打法?”
沈逸没有回复。他的目光落在终端角落——那枚共振碎片的蓝光,此刻已不再闪烁,转为稳定常亮。
他伸手,将冷却贴片从散热口取下。风扇的震动仍在,但频率已与碎片脱离同步。
就在他准备关闭终端时,系统日志自动弹出一条新记录:
【检测到外部IP行为模式匹配尝试,相似度升至43.2%】
对方的脚本仍在学习。
沈逸重新打开“whispers”计划文档,在诱导行为库中新增一条指令:
【在明日09:0009:15,由“夜莺”在“霜语”曾活动的副本区域,故意释放一次未完成的连招:起手“星落”后立即中断,制造操作失误假象。同步语音:“打断,快打断!”】
他确认指令,设定自动执行。
终端屏幕暗下,训练室陷入半明半暗。沈逸摘下眼镜,指尖在镜片边缘划过一道细微的划痕——那是昨夜贴冷却贴片时无意磕碰所致。
他重新戴上,镜片后的目光落在背包上。
那枚碎片的蓝光,依旧稳定。
喜欢。
第482章 模拟训练的效果检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