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0章 新对手的资料收集[1/2页]

女装学霸逆袭电竞巅峰 脑洞大的咸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终端屏幕的绿色代码流消失后,沈逸的手指在操作面板上轻轻一划,将“反向追踪”进程冻结并归档。他没有再看那条闪烁的警告提示,而是调出战队云盘权限界面,将“影子操控者”文件夹设为仅读模式,动作干脆,不留余地。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启动共享协议,在频道内发布一条新指令:【资料收集任务令·目标:下一轮资格赛对手】。任务分项同步推送到每位队员终端——林悦负责社交平台动态与公会言论采集,张锐调取近三周匹配赛对局数据流,王哲破解对手公开赛事录像的战术编码层。
     林悦的消息几乎是秒回:“刚赢完就开工?你真是半点不喘气。”
     沈逸未作回应,只是将任务优先级标为“S级”,并附加一句系统备注:【信息延迟将直接影响后续决策精度】。
     主屏亮起,五块分屏同时加载数据源。左侧三屏滚动播放着零散的比赛片段,右侧两屏则是文字信息流,来自非官方论坛、玩家群组和赛事评论区。沈逸坐回操作席,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将所有信息按“战术行为”“角色定位”“语言情绪”三个维度打标归类。
     张锐传来的数据最先成型。他在一场低级匹配中截取到对手主控的操作记录——一次越塔强杀,三换二,节奏激进得近乎冒进。但沈逸眉头微皱。这支队伍在正式资格赛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控线稳健,资源交换保守,几乎从不主动开团。
     “风格割裂。”他低声自语,将两段录像并列播放,逐帧对比走位节奏。激进局中,主控在塔下停留平均1.8秒;保守局中,停留时间压缩至0.9秒以内。可两局的技能释放间隔、视角切换频率、甚至技能预判的微调角度,都呈现出高度一致的生物特征。
     这不是两支队伍,而是同一支队伍在刻意伪装。
     他调出“天选系统”界面,进入“碎片收集兑换”模块。三场资格赛积累的“战术残片”已积攒至满格——七枚闪烁的灰色碎片悬浮在虚拟槽位中。他选择兑换:“深度数据透视卡·一次性”。
     系统提示:【兑换成功。剩余碎片:0】。
     一张半透明的蓝色卡片落入背包,图标边缘泛着微光。
     沈逸立即调取对手一场加密录像——资格赛第三轮对阵“星火”的比赛。该录像因涉及战术保密协议,仅开放基础视角,关键决策帧被模糊处理。他将透视卡拖入解析窗口,点击“应用”。
     画面瞬间重构。被隐藏的视角轨迹浮现,主控的镜头偏移、技能预读起手、甚至手指在操作板上的轻微滑动都被还原。沈逸放大第14分22秒的团战前奏,主控在草丛蹲伏期间,心跳频率从82骤升至116,瞳孔收缩两次,明显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当敌方走位靠近时,他的技能栏亮起,却延迟了整整0.4秒才释放。
     “决策延迟。”沈逸标记该节点,备注:【心理抗压阈值低于标准职业选手12.7%】。
     他将该片段导出,同步至主屏“敌情矩阵图”的“弱点”区域。
     林悦的消息在此时弹出:“论坛有个匿名帖,说他们怕的不是夜莺的操作,是她从不犯错。”
     沈逸目光一凝,立即调取该帖发布时间、IP跳转路径、发言设备型号。信息源来自一个临时注册账号,登录地点为跨区中转节点,无法溯源。但发言内容本身已足够说明问题——对手团队内部,已对“夜莺”形成心理阴影。
     他将这句话标记为“高危认知偏差”,归入“心理战可利用项”。
     王哲破解的战术编码层也同步完成。他上传了一份结构化分析报告:对手在资源争夺点的换线时机存在固定规律——每2分17秒进行一次边路轮转,误差不超过3秒。沈逸将五场比赛的换线时间点叠加,生成“行为惯

第460章 新对手的资料收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