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开始的提示音响起时,沈逸的指尖已经落在操作界面上,指节微屈,节奏稳定。训练舱的震动节拍仍在延续,每0.7秒一次,深入神经通路,像一根绷紧的弦,贯穿全身。他没有多看一眼观众席的喧嚣,也没有理会解说席上传来的点评声,所有感知都收束在战场中央那片不断刷新的数据流中。
“铁壁之阵”一开场就亮出了阵型。双盾手并列中路,远程职业呈扇形后撤,形成典型的“缩壳反击”结构。他们的走位间距精确到厘米级,技能覆盖范围无缝衔接,显然是为封锁突袭路线量身打造的战术体系。
沈逸没有动。
前三十秒,他的角色“夜莺”始终游走在北侧高地边缘,法杖轻抬,却未释放任何高伤害技能。他指挥队友以三点游走的方式试探对手反应——王哲从左翼突进,张锐在右路佯攻,林悦则在后方不断调整站位,释放低威胁性的干扰法术。
第二次佯攻时,对方辅助位提前0.3秒释放了群体禁锢技能,落点精准压在张锐的预判路径上。沈逸瞳孔微缩,立刻确认:对方确实掌握了他们的部分节奏模型,而且正在主动预判。
但他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们太急了。”他在队内频道低声说,“冷却没到就出手,说明他们在等我们犯错。”
他切换指令:“B3轴,同步推进。”
频道内几乎没有任何回应,但五人的角色在同一瞬间改变了移动频率。脚步间隔、技能抬手、视野切换,全部落入那个熟悉的0.7秒节拍中。这是他们在过去七十二小时里反复锤炼的协同轴心,是训练舱震动节拍刻进肌肉记忆的结果。
林悦的法杖在一次远程支援中忽然震颤了一下,蓝光闪烁频率短暂偏离了节拍,延迟了0.2秒才完成施法。她立刻察觉,迅速调整呼吸,三秒后,光芒恢复稳定,重新与团队节奏同步。
沈逸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没有出声,只是在战术面板上标记了那个时间点——第2分18秒,北侧高地,精神压制类技能命中。
对手显然也察觉到了节奏的存在。从第三分钟起,“铁壁之阵”开始主动压缩战场空间。他们的双盾手不再被动防守,而是采用“轮替前压”战术,每当前排技能进入冷却,后排立刻向前推进一步,逼迫沈逸战队后撤或提前交技能。
第五分钟,张锐试图从侧翼切入,刚越过中线,对方指挥位立刻做出反应。缩阵、诱退、埋伏三步连环启动。张锐的角色被三道控制链锁定,血量瞬间掉至残血,被迫开启保命技能撤退。
“他们不是靠数据预判。”王哲在频道里咬牙,“是临场反应太快了。”
沈逸盯着战场回放,眼神冷静。他调出“策略模拟空间”的记忆片段,将当前战局与百万次推演进行比对。相似度高达89.3%,但关键变量尚未触发——对手指挥位的决策延迟没有出现。
他还不到崩溃的临界点。
“那就继续等。”沈逸说,“王哲,你去当诱饵。”
王哲一怔:“什么?”
“故意走位失误,暴露破绽,引他们提前交控。”沈逸的声音没有起伏,“我们要的不是一次突袭,是整个节奏的主动权。”
王哲沉默两秒,随即点头。下一刻,他的角色突然从中路冒进,走位轨迹明显偏离协同轴,像是操作出现了延迟。对方指挥位果然反应迅速,立刻下令集火,辅助位的群体眩晕技能提前释放,精准命中。
技能命中后,王哲立刻撤退。而那道关键控制技,进入了长达八秒的冷却期。
沈逸没有立刻发动反击。
第450章 次战的激烈碰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