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进响应阈值”区间——每当敌方发起多段突进,两人的技能衔接就会出现0.2至0.4秒的延迟。这不是操作问题,是神经反馈节奏的错位。
他立即生成个性化补偿算法,将林悦的技能释放阈值与王哲的走位预测模型进行动态耦合,形成补偿链路。算法通过神经接口同步推送,两人视野边缘浮现一行微小提示:【响应补偿已激活】。
指令密度随之调整。
沈逸下令全员进入“低频交互模式”,将战术标记减少40%,不再依赖密集信号,转而以环境标记与节奏走位引导行动。法杖点地的频率降低,但每一次都精准对应敌方移动节点。团队的呼吸感回来了,不再是紧绷的弦,而是有张有弛的律动。
敌方拿下“风眼”,积分差距扩大至15%。
观众席传来低语,直播画面切入,弹幕开始刷出“夜莺战队不过如此”“无声阵型也就那样”。苏瑶的声音没有出现,主屏幕依旧停留在战斗视角。
沈逸站在资源塔边缘,法袍袖口的暗银纹路在补偿算法同步完成的瞬间泛起微弱蓝光。那不是“隐藏身份加持”的常规反馈,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数据共振——系统模块之间产生了未知耦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没有深究。
此刻,敌方正从回音谷方向集结,准备发起新一轮推进。热力图边缘,一处未激活的灰色节点悄然闪烁,位置正是系统此前标记的“回音谷坐标”。它不在当前推演路径中,却持续释放低频异常信号。
沈逸将该节点设为待查优先级,未作标记。
他抬起法杖,轻点地面。
三下。
节奏依旧。
林悦的法杖抬起,技能前摇与他的走位形成闭环。她不再紧盯信号,而是感知节奏的起伏。王哲的视角稳定,走位修正提前0.3秒完成。张锐的攻击欲望被压制,转为防守诱敌。
敌方五人压进,中单刺客携带瞬影符文直扑后排。
沈逸向左横移,法杖划地,释放“虚影残响”。
假信号扩散。
敌方刺客锁定假身,第一段突进完成。
第二段即将触发。
王哲的箭矢提前释放。
林悦的控制链起手。
张锐的诱敌技能炸开。
敌方刺客突进落点偏移,未能切入后排。
控制链命中。
技能衔接成功。
敌方中单被逼出闪现。
团战未起,攻势已溃。
比分仍落后,但阵型稳住。
沈逸调出全队响应延迟曲线。最新数据:平均延迟0.31秒,峰值响应0.15秒。误差区间收窄,协同稳定性回升。
他将补偿算法设为常驻模块,推送至所有队员神经接口。
法袍袖口的蓝光悄然隐去。
林悦低头看了眼法杖顶端的裂痕,指尖轻轻抚过。裂痕未扩大,也未修复,但内部有微弱能量流转,像是某种觉醒的前兆。
她抬头,看向沈逸的背影。
沈逸正凝视战场,法杖悬在半空,未落。
敌方在回音谷边缘重新集结,阵型收缩,显然在调整战术。
他抬起左手,在控制台输入一串加密指令。
系统提示浮现:【“碎片收集兑换”池新增异常波动,来源不明,疑似外部数据注入】。
他未点开详情。
法杖落下,轻点地面。
三下。
节奏未断。
喜欢。
第436章 开局的小挫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