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冰下有城,灯能破天[1/2页]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喜欢秦岭虎的萧旺
凛冬朔风,如刀割面。
阿史那沙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在李承乾耳边响起:“欲破石骨城,须在‘天门开之夜。”
李承乾剑眉微挑,饶有兴致地看向这位来自草原的巫女。
天门开?
又是哪个古老的突厥神话?
但能让她如此郑重其事,想必并非空穴来风。
“说下去。”李承乾惜字如金,但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阿史那沙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激动:“冬至子时,阴气最盛,阳气初生。届时,北极光现,冰湖震颤,传说中封印着古老祭坛的‘石骨城,将会短暂浮出水面。”
李承乾的嘴角微微上扬,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一个可以将长孙无忌连根拔起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你需要做什么?”
阿史那沙眸光闪烁,带着一丝担忧:“我需要回到漠北,主持祭仪,沟通神灵。但我现在的身份……”
李承乾摆了摆手,打断了她的话:“身份不是问题。”他从身后的侍卫手中接过一面残破的蓝旗,递给阿史那沙。
“你去告诉拔灼,灯使已得‘天雷之魂,若他敢毁祭坛,雷霆将降于其帐!”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如刀:“另外,王玄策。”
一直默不作声的王玄策立刻上前一步:“属下在。”
“挑选三名精通突厥语的‘灯使,让他们跟随阿史那沙,伪装成投诚信徒。记住,要让他们带上足够的‘诚意。”李承乾意有所指地说道。
所谓的诚意,自然是那些能让拔灼放松警惕的玩意儿。
阿史那沙接过蓝旗,感受着上面残留的温度,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这面旗帜不仅仅是李承乾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就在李承乾全力部署北方战局之时,武媚娘也没有闲着。
“并州、凉州、幽州……”武媚娘手指轻轻划过舆图,“太子殿下的目光只在漠北,却不知这天下,并非只有漠北一隅。”
她召集药园中最为信任的几名女子,低声吩咐道:“以‘防疫为名,前往这三州,设立暗灯堂。记住,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蓝灯点亮。”
一名心腹有些担忧地问道:“媚娘,若是殿下怪罪下来……”
武媚娘轻抚着手中一枚精致的铜灯模具,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灯,不是他的……”她顿了顿,眼神变得冰冷而坚定:“是能点火的人的。”
她在每地的暗灯堂都留下一枚特殊的灯令,并附上一道只有“点灯人”才能看懂的密令:“若东宫有变,不必待令,自行举灯。”
黑水泊畔,寒风呼啸,冰封的湖面反射着惨白的月光,如同鬼魅的眼睛。
长孙无忌负手而立,站在一个巨大的冰窟之上。
冰窟内部,早已被改造成一座简陋的木石宫殿,墙壁上挂满了刻有“长兴”二字的铜符,散发着淡淡的金属光泽。
他召集了所有归附于他的势力:走投无路的突厥小部首领、妄图复辟的隋朝宗室、以及一些隐藏在暗处的外戚党羽。
“诸位!”长孙无忌的声音在空旷的冰窟中回荡,带着一丝蛊惑。
“大唐气数已尽,李氏昏庸无道。今日,我等在此歃血为盟,奉迎正统,清君侧,复我大隋江山!”
众人纷纷举起手中的酒碗,齐声高呼:“清君侧!复我大隋!”
就在这时,天边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雷声。
长孙无忌眉头一皱,抬头望向天空。
他知道,这并非真正的雷声,而是阿史那沙率领的突厥巫女,正在举行某种古老的祭祀仪式。
“雕虫小技。”长孙无忌冷笑一声,不屑地说道。
他根本不相信这些巫术能够对自己造成任何威胁。
然而,他却没有注意到,在冰窟的深处,冰封的石墙上,一排排雕刻着蓝灯图案的石砖,正在悄然发烫。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右翼边营,阿史那云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他已经成功地利用一场精心策划的商队骚乱,控制了整个边营,并将拔灼囚禁在了他的旧帐之中。
但他并没有杀掉拔灼。
第78章 冰下有城,灯能破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