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他们已经习惯了“民医灯”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现在突然要被官府接管,自然是难以接受。
当夜,长安城七十二坊同时点亮了双灯。
一盏照旧,是“民医灯”;另一盏新书“民自点”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西市,一位老翁颤颤巍巍地跪在灯前,对着身边的孙子说道:“孩子,记住,这不是皇上给的,是我们自己点的。”
与此同时,东宫内,徐惠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安排。
她依令撤销了灯政房的备案存档,但却将全部灯使名录、药方记录、纠纷判例暗刻了三套木版。
一套藏于慈恩庵的地窖之中,一套交给了孙思邈,让他随身携带,以便巡诊时使用,还有一套,则由王玄策秘密送往陇右旧部。
“制度可以收回,但记忆收不回。”徐惠对着柳如意说道,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
而在东宫废置的灯政房前,李承乾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亲手焚毁着最后一份《协济始录》手稿。
火焰映照着他平静的脸庞,看不出任何的情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灰烬随风卷起,飘向了远处的宫墙之外,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又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李承乾转过身,对身边的贴身太监说道:“去,备马,我要出宫一趟。”
“殿下,您要去哪里?”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去看看,这长安城的夜,到底有多亮……”
他抬脚走出了东宫,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夜幕低垂,武媚娘一袭素衣,悄然立于长安城南的一处高坡之上。
晚风拂过她的脸庞,吹动着她额前的碎发,带来一丝凉意。
她的目光,却如同猎豹般,紧紧锁定了远处的长安城。
城中灯火璀璨,宛如星河倒悬,将整个古都染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她看着这片灯火,嘴角忽然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法融,你看这满城灯火,可曾觉得像什么?”她轻声问道,声音如同夜莺般婉转动听。
法融是城南药园的老药师,亦是武媚娘暗中联络的“协济灯使”之一。
他眯着眼睛,顺着武媚娘的目光望去,有些疑惑地摇了摇头。
“老朽眼拙,只觉得灯火通明,驱散了黑暗。”
武媚娘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向天边一颗划过的流星。
“你看,那不是星,是灯的影子飞出去了!”
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转瞬即逝,仿佛带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法融闻言,浑身一震,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稚嫩的诵读声,声音清脆而响亮,沿街回荡,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灯不拜官,病说了算;药不认名,效才为真……”
这声音如同春雷般,在沉寂的夜空中炸响,瞬间点燃了百姓们心中的希望。
武媚娘闭上眼睛,仔细倾听着这充满力量的诵读声,眼角不禁有些湿润。
而在太极宫深处,李二陛下同样立于窗前,望着那片不属于他的光芒。
他的脸色阴晴不定,目光深邃而复杂,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
“朕掌天下,可有些东西……是管不住的。”他最终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一丝落寞。
他很清楚,他可以掌控整个帝国的权力,可以左右朝堂的局势,但却无法掌控百姓的心。
那些被“民医灯”点燃的希望,那些对“民自为治”的渴望,已经如同野火般,在他所统治的土地上蔓延开来。
灯已无主,火已成风。
长安城的夜,依旧灯火通明,但在这片光明之下,却涌动着一股暗流。
下一个黎明前的黑暗,正悄然学会,如何害怕光……
喜欢。
第62章 他低头走路,影子却指着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