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它正要说话,李明衍轻轻碰了碰他,使了个眼色。子它会意,清了清嗓子:
34;诸位请起。我们这里确实有水有地,但也有规矩。愿意留下的,必须服从安排,有力出力,有技出技。做不到的,我们不勉强。34;
34;能!我们能!34;流民们连声答应。
子它继续道:34;那好。陈大哥,你带男丁去开荒。张嫂,妇女孩子归你安排。记住,新来的要先隔离三天,确认没有疫病才能进入生活区。34;
李明衍暗暗点头。子它确实有管理才能,考虑得很周全。在这种环境下,防疫是重中之重,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瘟疫蔓延。
接下来的日子里,投靠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到后来每天都有三五十人前来。不到十天,子它的聚居地人口就突破了三百。
更令人惊讶的是子它的组织能力。他将所有人按照技能和体力分成不同的组:
壮劳力分为开荒组、建设组和巡逻组。开荒组负责开垦新的土地,建设组负责搭建房屋和修筑防御工事,巡逻组则负责警戒和维持秩序。
有手艺的人组成技工组,木匠、铁匠、篾匠各司其职,为聚居地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用品。
妇女们组成后勤组,负责炊事、缝补、照顾老幼。
就连老人和孩子都有事做。老人们负责看守物资、传授经验,孩子们则帮助送水送饭、传递消息。
34;子它,34;一天傍晚,李明衍找到正在巡视的子它,34;你安排分工的井井有条,是跟谁学的?34;
子它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34;说来惭愧,这都是跟我父亲学的。他在世时常说,人多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散了。只要让每个人都有事做,有盼头,人心就不会散。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明衍赞许地点头:34;令尊是个智者。来,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谈谈。34;
两人来到一处高地,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聚居地。夕阳下,炊烟已起,人声鼎沸,聚集地好像有了新的希望。
34;子它,34;李明衍开门见山,34;我们相识也有些日子了。我看得出来,你不是寻常人。可否告知你的身世?34;
子它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34;李先生既然问起,小弟也不瞒你。我祖上,确实不是寻常庶民。34;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
34;我爷爷,原是赵国平原君府上的门客。那年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赵国元气大伤。平原君受命出使楚国求援,从门下食客三千人中选了二十人随行,我爷爷就是其中之一。34;
李明衍点头,他知道这段历史。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门下食客三千,不乏能人异士。
子它继续道:34;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商议合纵抗秦之事,但楚王犹豫不决。平原君选的二十个门客,包括我爷爷在内,个个都说得天花乱坠,但楚王与春申君就是不为所动。34;
说到这里,子它苦笑了一下:34;后来,是毛遂先生,按剑而前,义正辞严,说得楚王和春申君哑口无言,终于答应出兵。事后,毛遂当着众人的面说:39;平原君选士,自以为无遗。今日方知,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39;34;
34;碌碌之辈...这是我家一辈子的心结。34;子它的声音有些苦涩。
喜欢。
第275章 碌碌非此辈(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