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关计算错误!34;
继续阅读,屈原详细记录了他的破解方法:
34;平将山顶蓄水池的出水口稍作调整,使其向控制室内渗水。又将部分计算用的标尺和齿轮移位。如此一来,机关虽能运转,但计算出的结果必然谬误。34;
34;此法虽巧,然平人手不足,时间紧迫,只能做到如此。若有充足时间和助手,本可完美破解,可惜...34;
在这段记录的下方,屈原写下了更加沉重的话语:
34;新王即位,朝中奸佞当道,日夜构陷于平。昔日怀王在时,虽有谗言,然王明察秋毫,不为所惑。如今新王年幼,易信小人之言,平之门人弟子,日渐凋零...34;
34;想当年与怀王共事时,虽有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之流从中作梗,但王终究识得忠奸。那时平每有进言,王必亲自召见,细问详情。纵有奸佞在侧挑拨,王亦能明辨是非...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如今回想,那些构陷之词何其相似:39;屈平志大才疏,好高骛远39;、39;其言虽美,然不切实际39;、39;平性情偏激,不堪大任39;...小人之言,千篇一律,无非是要除去正直之士,以便专权弄事...34;
34;想当年与怀王筹谋大计时,身边智者云集,人才济济。每有难题,群策群力,无不迎刃而解。如今只能孑然数人,愿我等纵然孤军奋战,亦能不负先王!34;
这段话让李明衍深受触动。他想起了在韩国见到的张良,那个被中庶子构陷的少年国相。想起了赢嘉被赵王猜忌被郭开打压的无奈。想起了所有那些在斗争中被小人陷害的正直之士。
阿漓轻声说道:34;屈大夫这次的处境明显比前两次艰难多了。34;
确实如她所说,从石刻的内容和刻字的粗糙程度都能看出,屈原这次的破解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他身边的助手减少了,朝廷的支持没有了,甚至连时间都不够充裕。
34;但他依然没有放弃,34;周文敬佩地说道,34;即使条件如此艰难,他还是尽力破解了白起的机关。34;
周文仔细观察着室内的积水和散落的零件:34;大夫的这种破解方法确实巧妙。他不是直接破坏机关,而是让机关产生错误的判断。这样既保留了机关的外观,又彻底瓦解了它的威力。34;
庄贾也点头赞叹:34;而且这种方法更加隐蔽。外人看来,机关完好无损,甚至还能正常运转,但实际上已经完全失效了。34;
李明衍在石室中仔细观察,发现屈原的破解确实极其精妙。通过改变水位和移动关键部件,他让这套复杂的计算系统产生了系统性的错误。机关依然可以运转,但计算出的放水时机、流量、方向都是错误的。
34;这比直接破坏更加有效,34;李明衍赞叹道,34;因为使用者不会立即发现问题,等到真正使用时才会发现机关失效。34;
当众人离开这个被部分淹没的石室时,李明衍回头看了一眼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机关零件。随后他绕着山丘仔细观察,发现屈原的破解虽然不够精密,但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屈原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一次近乎完美的破解。虽然他自称34;力有不逮34;,但实际上,这种在绝境中的创新,恰恰体现了真正智者的风范。机关被扰乱后,整个蓄水系统的威力大减,虽然不能完全瓦解白起的布局,但至少消除了最大的威胁。
34;我们转向东门看看,34;李明衍提议道,34;也许还能发现更多线索。34;
在东门附近,他们又找到了一块石刻,上面记录着屈原对下一个目标的推测:
34;此山虽大,然非白起布局之核心。真正的枢纽应在更南之处,真正的秘密在台桑。平虽力有不逮,然志不能移,必要寻到源头,彻底破解秦将阴谋...34;
读完这段话,李明衍心中一动。他拿出临摹的《天问》后续章节,仔细研读着:
34;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34;
这几句话提到了禹王的功绩。结合前面的线索,李明衍隐隐感到,这可能就是指向白起布局核心的关键。
喜欢。
第251章 人屠锁荆楚(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