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中。
次日黎明,济水渡口处人声嘈杂。李明衍与阿漓一行人在此分别,各自踏上不同的征程。阿漓带着邓起与彭越沿水路北上,乘坐一艘窄长的渔船,逆流而上,消失在晨雾弥漫的河面之上。李明衍目送他们远去,直至船影湮没于烟波浩渺间,这才收回目光,转身带领韩谈、子彻和三位仙家门生踏上东行的陆路。
一行人沿着齐国开凿的驰道前行,这齐国的官道,路面由夯实的黄土铺就,两侧种植着高大的柳树,既可遮阴,又能在雨季固土防止道路崩塌。远远望去,道路如同一条黄色的绸带,穿过起伏的丘陵,直通东方。
34;齐国水网密布,五谷丰登,为何还要修建如此壮观的陆路?34;子彻一边走一边问道。
李明衍轻轻敲击着路边的界石:34;齐国虽多水,但水路受季节影响太大。春夏水涨,秋冬水落,难以保障军需物资的稳定运输。这驰道当初修建之精良,足见齐国曾经对军事的重视。只可惜,看起来两边界石也很久没有维护了,可见齐国军备日渐松弛,这等远见已不复存在了。34;
行至日近正午。李明衍一行人来到道旁一片古柳树荫下歇息。柳枝如瀑,垂落至地,形成一片天然的绿色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尘嚣。
34;趁此机会,详细说说齐国的政况。子彻,你可对齐国政况了然于胸?34;李明衍解下腰间水囊,痛饮几口后说道。他挥手示意众人围坐,自己则拾起一根柳枝,在松软的黄土地上划出一道弧线,34;这是渤海海岸线,南边是泰山,北边是济水流域...34;
子彻整了整衣领,挺直腰背:34;门主放心,弟子已将齐国政况、要人底细研究透彻。请容我详述。34;
子彻接过柳枝,跪坐于地,开始在李明衍勾勒的轮廓上添加细节。他的手法娴熟,不多时,一幅粗略的齐国地形图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子彻清了清嗓子,流畅地开始讲述:34;齐国北濒渤海,西靠太行,南有泰山,东依大海,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境内泰沂山脉横贯南部,使水系分为北部济水水系与南部沂水水系。济水水系滋润着齐国的心脏地带,大片平原因此沃野千里。这也是齐国自春秋以来能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34;
他指着李明衍画的图,又补充道:34;齐国五都:临淄、即墨、莒、高唐、平陆各有地利。临淄为国都,居中控扼;即墨濒海,为齐国第二大城,扼守东北;莒城镇守南部,与楚国接壤;高唐控西部,面对鲁地;平陆则位于济水上游,为水利枢纽。34;
李明衍点头,继续问道:34;说说齐国的政治现状。34;
子彻面色转为严肃,在地上用树枝画出一个人形:34;齐国现今政局,可谓一语蔽之——齐王建无道,王舅后胜独大。34;
喜欢。
第160章 入齐初议策(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