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9章 仙家迎新主(上)[1/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待众人回到厅堂,李明衍拂去双手残留的铁屑,缓步走向最后一个青铜方盒。盒盖上雕刻的水波纹在烛光下流转生姿,似有灵性。他轻轻打开盒盖,众人不由屏息凝神,探头张望。
     盒内是一张材质特殊的兽皮地图,边缘已显斑驳破损,只勾勒出中原地区的粗略轮廓,线条粗疏不均,比例杂乱无章。地图边缘以朱砂笔迹题写八个字:34;量天尺地,方圆相准34;。笔锋遒劲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李明衍的眼神顿时亮了起来,他如获至宝般小心翼翼地将地图展平,右手不自觉地划过地图上的水系线条,仿佛在抚摸一位老朋友。
     34;先生似乎对此物格外熟悉?34;卢生捕捉到了李明衍眼中的那抹异样光彩。
     李明衍微微一笑:34;水工之道,离不开地理图志。此谜正合我意。34;他环视众人,声音中带着难掩的兴奋,34;这是关于如何准确绘制地理图的谜题。现今地图多凭经验粗绘,缺乏精准比例,导致行军误判、水利失算、田亩勘误——种种弊端不一而足。34;
     他从腰间取出一个精巧的铜制小盒,打开后露出里面的铜尺、圆规和一个众人从未见过的小巧仪器。邓起见状,立刻上前协助摆放这些工具,动作熟练得如同多年搭档。
     34;地图之道在于39;缩微39;,34;李明衍捻起一撮细沙,任其从指间缓缓流下,在桌面上形成一个小丘,34;正如这沙丘之于远山。一寸之图对应实地百步或千步,需严格对应。若能做到,则可算准确距离,预估行军时日,规划水利疏浚。34;
     年轻的子彻忍不住问道:34;先师曾说,地图难定东西南北,更难准确定量,先生如何解决?34;
     李明衍不答,转而对邓起道:34;你来解释。34;
     邓起早已习惯了李明衍这种沟通方式,不慌不忙地拿起案上的铜制仪器:34;此为39;日晷39;,可依日影定向;再配合39;句股测量法39;,可推算出准确距离;至于高低起伏,则需水准仪测定。34;他说得流畅自信,全然不似一个学艺未精的弟子。
     子彻眼中闪过一丝羡慕,轻声向身旁的同门道:34;李先生教徒如此得法,其徒弟都如此通晓精要。34;
     阿漓站在一旁,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句话,嘴角微扬:34;李先生于技法极严,平日里不怒自威。邓起跟随多年,至今仍在学艺阶段,方敢称弟子。34;她故意板着脸,眼中却藏不住笑意。
     几位年轻方士闻言,神色间更添几分向往。
     阿漓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李明衍的背影,又看了看那些期待的脸庭,她故意压低声音,34;先生最讨厌不思考的人,你们将来若有机会,可要争气些。34;
     接下来的三日,李明衍带领众人踏遍燕国都城方圆数十里,实地测量山川河流、道路城池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清晨时分,他们立足高处,利用日出方向确定东西;正午时刻,以日影最短处定南北;傍晚,则以日落位置校准方向。
     李明衍不仅言传,更身体力行。他与邓起配合默契,一人持竿,一人测角,迅速计算出两地间的准确距离。当众人困惑于如何测量陡峭山崖的高度时,李明衍微笑着拾起一块小石子,借用水池中的倒影,三两下便求出了准确数值。
     34;水镜法!34;子彻惊呼,34;先师竹简上提到过此法,却从未明示其理!34;
     李明衍指导着子彻亲自操作一遍,继而启发他思考:34;水之为物,平而无私。你可知为何水面能成镜?为何倒影与实物比例相同?34;
     子彻陷入沉思,忽而眼前一亮:34;是了!光线直行之理!若水平如镜,则倒影与实物必成相似比例!34;
     34;善!34;李明衍欣慰地点头,34;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方为真才。34;
     卢生在一旁

第149章 仙家迎新主(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