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1章 权斗激波澜(上)[2/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水压,必要时可瞬间改变水流方向。34;
     邓起恍然大悟:34;原来是为了...!34;他猛地打住。
     34;不错。34;李明衍郑重地说,34;这些设计,看似普通水利工程,实则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布在城中要害之处。一旦有变,我们可借水力封锁城区,控制局势。34;
     邓起双目放光:34;妙哉!此计既隐蔽又有效。那些闸门和渠道看似寻常,谁能想到竟暗藏玄机?34;
     两人连夜修改图纸,增设隐蔽机关,确保关键时刻可控水势。每一处改动都经过精心设计,表面看去是为了水流更畅通,实则为军事防御埋下伏笔。
     34;先生,这样的设计,工匠们会不会起疑?34;邓起担忧地问。
     李明衍微微一笑:34;无妨。我已将整体设计分割成数十个小部分,分派给不同的工匠组。每组只负责一小段,看不出整体图景。再者,我会亲自监督关键部位的施工,确保万无一失。34;
     邓起佩服地点点头:34;先生心思缜密,真不愧是都水长!34;
     李明衍摇摇头,看向窗外的夜空:34;这不仅关乎一城安危,更关乎整个大秦的国运。我辈虽为水匠,却也当以社稷为重!34;
     一月后,秦宫正殿。
     朝会刚开始,殿内气氛便已剑拔弩张。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却明显泾渭分明——右侧多为吕不韦一派,个个神色凝重;左侧则是嫪毐的支持者,脸上带着微妙的傲气。
     34;启禀大王,34;嫪毐抢先开口,声音洪亮,34;臣有一事奏请。近日宫中巡查,发现护卫力量不足。尤其后宫,守备空虚,恐有隐患。臣请增加后宫禁军编制,以确保太后与王室安全。34;
     他的提议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暗藏杀机。后宫禁军若由他控制,便等于在王宫心腹之地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吕不韦一派的大臣立刻察觉不妥,为首的监察御史当即站出:34;长信侯此议不妥!宫中禁军编制早有定数,突增兵力,有违祖制。况且,国库空虚,哪来的钱粮装备这许多新兵?34;
     嫪毐不甘示弱:34;区区钱粮,岂能与王室安危相提并论?若太后与王上遭遇不测,国将何存?34;
     吕派大臣冷笑:34;长信侯操心太多。太后与大王尊荣至极,护卫森严,哪来什么39;不测39;之忧?还是说,侯爷知道些什么,我等不知道的事?34;
     这番话明显带有挑衅意味,暗指嫪毐心怀不轨。殿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嫪毐面色一沉,手已按在腰间剑柄上:34;你这话是什么意思?34;
     御史中丞毫不退让:34;侯爷何必动怒?臣不过一问而已!34;
     34;放肆!34;嫪毐怒喝一声,几欲拔剑。他身后的官员也齐声呵斥,朝堂之上,几乎一触即发。
     李明衍站在角落,冷眼旁观这一幕。他注意到秦王虽然面露不悦,却并未立刻制止,而是静静观察着双方的反应,仿佛在等待什么。
     34;够了!34;秦王终于开口,声音冷峻,34;朝堂之上,岂容如此喧哗?都给寡人住口!34;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嫪毐与监察御史都恭敬退回原位,但眼中的敌意丝毫未减。
     秦王面无表情地说:34;后宫禁军之事,暂且搁置。待寡人与太后商议后再作定夺。退朝!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这样,表面上的争端暂时平息,但暗流却愈发汹涌。李明衍注意到,退朝时两派官员互不相让,眼中满是敌意。
     更令人担忧的是,秦王表面上严厉制止争端,实则暗中观察各方反应,不急于表态。这种态度虽然明智,却也意味着他的处境极为艰难,进退维谷。
     李明衍正在城南工地检查水闸时,一名穿着普通的青年快步走来,对他做了个隐蔽的手势。李明衍认出这是蒙武安排在城中搜集情报的一名亲随。
     两人走到一处僻静角落,那青年压低声音:34;先生,大消息!昨夜边郡郡守忽被撤换,朝中震动!34;
     34;哦?何人接任?34;李明衍凝神问道。
     34;新任郡守乃嫪毐亲信。前任吕信则是吕相心腹。34;青年紧张地说,34;更奇怪的是,这两天朝中连有六七位要职易主,都是嫪毐的人!34;
     李明衍眉头紧锁:34;果然如此。34;
     接下来几日,他借巡视水利工程之机,走访咸阳各区,收集情报。渐渐地,一幅令人忧心的图景浮现在眼前——
     城中各要职已被两派瓜分:东市官员多为吕不韦一系,西市则被嫪毐控制;各坊坊正、里长也被划分势力范围;就连城门守卫,也分成了两派。更令人震惊的是,军中将领也已暗中站队,禁军三分之一倒向嫪毐,余下多数依附吕不韦,真正忠于王室的所剩无几。
     又过月余,李明衍行至城中集市,忽闻一处酒肆中人声嘈杂。他放缓脚步,只见几名商贾模样的人围坐饮酒,一名老者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
     34;...那狐媚男子得宠后,竟教养子称其为39;父39;!生子非亲生,却妄称父名,此等荒唐,古今罕见...34;
     李明衍佯装买布,在旁驻足倾听,很快意识到这是在影射嫪毐与太后所生二子却认嫪毐为父的丑闻。那老者口若悬河,满座宾客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与嘲笑。
     行不数十步,又见一处小摊前聚集了不少闲人。只听一位背着药囊的游医模样人士低声说道:34;——有位大人物,表面仰慕君王,暗中却与王母有染,生下孩子,却说是先王所出...34;
     这分明是针对吕不韦的恶毒传言,暗指当今秦王实为吕不韦与赵太后私通所生!
     李明衍心中一凛,看似普通市井闲谈,实则处心积虑的政治抹黑。两派争斗已然白热化,竟用如此卑劣手段互相攻击,而不顾这些谣言同时玷污了王室声誉。谣言肆虐,不仅在咸阳城内流传,恐怕也随着商队和馆驿,传至列国朝堂,在诸侯眼中,这个曾经令人敬畏的强秦,怕是正在沦为笑柄,也会在千百年后,成为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野史传闻。
     一日傍晚,李明衍与赢嘉在水署后园小酌,谈及近日所见所闻,不胜唏嘘。
     赢嘉摇头叹息:34;秦廷已如散沙,王权旁落至此,岂非悲哉!34;
     他放下酒杯,目光深远:34;君弱臣强,自古为患。前有三家分晋,今有权臣擅政,天下大势,莫非如此?34;
     李明衍意味深长地看了赢嘉一眼。正是三家分晋带来了战国礼崩乐坏的乱世,赵国也得以从上卿变为国主。而作为赵国质子,赢嘉谈及34;君弱臣强34;时,不知心中又是作何感想?赵国已被秦国打得元气大伤,若秦国内乱,对赵国或许是喘息之机?
     34;子嘉兄高见。34;李明衍谨慎答道,34;不过,秦王年轻有为,大智大勇,岂会坐视朝纲不振?34;
     赢嘉微微一笑,不再多言,举杯相邀:34;话已至此,不如饮酒。天下大势,自有定数。34;
    喜欢。
  

第71章 权斗激波澜(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