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章 谋逆陷囹圄(下)[2/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为李明衍说话。所有人都被邹衍的理论所征服,认定李明衍确实危害了秦国水德。
     一片沉寂中,所有目光都转向秦王。嬴政面无表情,目光深邃。
     34;既然事关国运,34;秦王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34;寡人必须为大秦考量,安抚天命。34;
     蒙武闻言,还欲再次求情,却被秦王一个手势制止。
     34;然而,34;秦王话锋一转,34;李明衍在成蟜之乱中曾利用水渠之势救驾有功,可见其与水之间确有非同寻常的关系。若直接斩杀,恐怕反而违背水德的意志。34;
     这番话让殿内众人面面相觑,不知秦王究竟何意。
     秦王目光如炬,扫过殿内众人:34;寡人决定,判李明衍终身下狱,不得释放。但念其有功,免于体刑,只需严加看管,不得与外人接触居住。34;
     这个判决出乎所有人预料。终身监禁虽然严厉,但避免了立即处死的命运,给了李明衍一线生机。
     蒙武心领神会,知道这是秦王暗中保护李明衍,避免他被政敌所害。他赶紧叩首谢恩:34;谢王上开恩!34;
     邹衍眉头微皱,似有不满,但也不便公然反对秦王决定,只得躬身行礼:34;老朽遵王命。34;
     赵易则面色阴晴不定,显然没想到事情会出现这样的转折。
     会审结束,李明衍被带出殿外,准备送往专门的囚室。路过秦王身侧时,他似乎听到一声极轻的叹息,但回首已不见秦王身影。
     审判结束后,李明衍被两名衙役押往新的囚室。与地牢的阴暗潮湿不同,这间囚室位于廷尉署的偏院,虽然同样铁窗高墙,却干燥宽敞许多,甚至还有一张简陋的木床和一张矮案。
     李明衍心知肚明,这是秦王暗中开恩。虽然终身监禁的判决犹如晴天霹雳,但至少保住了性命,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然而,想到泾水之渠的未完工程和被迫中断的水利事业,他仍心如刀绞。
     两名衙役离去后,囚室陷入一片寂静。李明衍疲惫不堪地坐在床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腰背上的鞭伤仍在隐隐作痛,提醒着他这几日的非人折磨。
     34;叩叩叩。34;三声轻叩门声响起,接着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李明衍警觉地抬头,只见一名身着黑色官服的中年男子独自步入囚室,手中提着一盏青铜灯,灯光映照下,那张刚毅的面容赫然是刚才主持审判的新任廷尉。
     34;不必多礼。34;廷尉见李明衍欲起身行礼,抬手制止,34;此处无人,免去繁文缛节。34;
     他放下灯,随手关上牢门,走到李明衍对面坐下,目光炯炯地打量着他,眼中竟带着几分审视与探究。
     34;李明衍,34;廷尉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有力,34;你可是李冰之子?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没来由的一问,如同一道惊雷劈在李明衍心头!他猛地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34;廷尉何出此言?34;李明衍心头剧震,强装镇定反问。
     廷尉从怀中取出一物,在灯光下晃了晃——那是一枚青铜小印。这枚小印正是李冰在李明衍入关中时的信物!
     34;此印乃是搜检你随身物品时所得。34;廷尉将小印放在桌上,轻轻推到李明衍面前,34;此印非同寻常,乃李氏家族祖传信物,世代相传,只有嫡亲子辈才能持有。34;
     廷尉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34;我与李冰是世交故旧,对这枚印信再熟悉不过。34;
     李明衍呆立片刻,随即恍然大悟。当年李冰赠予这枚小印时曾说过:34;关中故交见此印,必当相助。34;当时他只当是李冰对都江堰圆满完工的奖励,没想到这小小一物,竟蕴含如此深意。
     34;廷尉,34;李明衍定了定神,坦诚相告,34;在下并非李冰之子。此印确是李冰大人所赠,但那是因为在下在都江堰工程中略尽绵力,李郡守才赐予以示鼓励。34;
     廷尉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随即又带着怀疑:34;李冰一生谨慎,尤其看重家族传承。此印代表李氏血脉,寻常幕僚助手,断不可能获赠。除非...34;
     他话锋一转,目光灼灼:34;除非你在李冰心中的地位,不亚于亲生子嗣。34;
     这番话让李明衍触动良深。他回想都江堰时光,李冰对他确实格外关照,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待他亦师亦父。特别是李二郎遇难后,李冰对他的关爱似乎更甚从前,却又总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哀伤。
     34;郡守当年确实待我非同一般,34;李明衍声音低沉。
     廷尉眼中闪过一丝悲恸,34;李冰一生最为痛心之事,莫过于爱子早逝。34;
     他仿佛陷入了回忆:34;当年他来信与我告知李二郎为救蜀地百姓而殉难的消息,我很为他担心。34;
     34;然而他说自己已然振作起来,命人将李二郎的事迹广为传颂,并加倍投入都江堰工程。34;廷尉目光重新聚焦在李明衍身上,34;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可以传承其衣钵的人。34;
     李明衍听得心头发紧,喉头微微哽咽。
     廷尉见李明衍动容,语气缓和了几分:34;无论你是否李冰血脉,只要持有此印,在我眼中,就是李冰嫡传后人。李冰在蜀,我在关中,多年未见,却情同手足。今日我能助你,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34;
     他站起身,郑重其事地行了一礼:34;老友之后,理应照拂。34;
     李明衍连忙起身还礼:34;多谢廷尉厚爱。34;
     34;不必多礼。34;廷尉摆摆手,面露忧色,34;你此次遭遇,非同小可。邹衍与赵易勾结,挟39;水德39;之名行陷害之实,背后定有更大谋算。34;
     他压低声音道:34;秦王暗中庇护你,但也不得不顾及朝局平衡,故而判你终身监禁。但你放心,我已接王命暗中关照,你在狱中不会受苦。34;
     34;王上圣明!34;李明衍由衷感激。
     廷尉点点头:34;你且安心在此养伤修身。待时机成熟,或有转机。34;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包袱,放在桌上,34;此中有伤药、书简及笔墨,可解牢中寂寞,平日所需,差使狱卒即可。34;
     说完,他向李明衍点头示意,便转身离去,留下李明衍独自一人,陷入深思。
     夜深人静,囚室内唯有一盏油灯孤独地燃烧着。李明衍靠坐在床头,借着微弱的灯光,翻看着廷尉留下的书简。除了几卷《管子》《墨子》等水利要籍外,还有当时李冰留给他的一封信,那封信的最后一段,字迹苍劲有力!
     34;明衍贤侄:道阻且长,唯有坚守本心,方能水到渠成。都江之水,泮声依旧;蜀道之难,终将坦途。余生已矣,衣钵托付,愿子勿忘治水安民之初心。34;
     再读这封信,李明衍泪流满面。他终于明白衣钵托付这句话的份量,李冰不仅是将他视为弟子,更是将他当成了精神上的传人,寄托了对逝去爱子的所有期望。
     而他,却在当时因为种种思量,始终与李冰保持着一定距离,未能真正敞开心扉,与这位可敬的长者深入交流。
     34;我本可以多陪他说说话,多听听他的教诲,多了解一下他的过去...34;李明衍内心充满后悔。
     34;乱世之中遇到您,是我最大的福分,却被我辜负至此...34;李明衍泣不成声。
    喜欢。
  

第47章 谋逆陷囹圄(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