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章 暗涌伴开渠(上)[2/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寒流,34;若有贪污挪用,玩忽职守者,军法从事,绝不宽恕!34;
     众人齐声应是。
     散会后,李明衍与郑国并肩走出大帐,秋日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眼前,数万民夫如蚁群般忙碌,挖掘、搬运、测量,各司其职,场面蔚为壮观。
     34;李水官,34;郑国压低声音,眉宇间渗出一丝忧虑,34;蒙骜派其子蒙武驻扎工地,意味深长啊。34;他谨慎地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偷听,34;蒙武年轻气盛,与秦王交好,若时时干预我等技术决断...34;
     李明衍微微一笑,轻拍郑国肩膀:34;郑先生多虑了。蒙武驻扎工地,恰是我等与秦王沟通的桥梁。有此渠道,工程遇阻,即可直达龙颜;资源不足,亦可迅速调配。34;他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34;况且,大军统帅之子亲自坐镇,哪个地方官员、贵族敢轻慢我等?这对工程推进,反是助力。34;
     郑国听罢,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却依然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担忧:34;李水官所言有理。只是...34;他望向远方起伏的山峦,语气中带着深沉的历史感,34;大工程必有大谋划,大谋划必有大防范。秦王虽年轻,却老谋深算。34;
     34;无妨,34;李明衍坦然一笑,目光坚定,34;只要我等尽心为民,技术无愧,便有何惧?这渠若成,将造福关中百姓千秋万代,此乃大善之举。34;
     郑国深深地看了李明衍一眼,似是被他的坦荡所感染,慢慢点头:34;李水官说得对。为民请命,虽九死而无悔。34;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心怀不同的使命与坚持,却在这一刻因共同的理想而心意相通。
     次年春分,工程已进行近三月有余。
     泾水上游的山谷间,原本寂静的峡谷已被人工改造成一条宏伟的开放式工地。挖掘的渠道如同一条灰黑色的巨龙,蜿蜒于山脚之下,延伸向远方。十万民夫分批轮换,日夜不停地挖掘、搬运、浇筑,工地上火把通明,如同一条不眠的光带镶嵌在大地之上。
     李明衍与郑国几乎将帐篷安在了工地边缘,每日巡查,亲自解决各种技术难题。这天清晨,两人正计划查看距离营地三里外的一段新开渠道,忽然一名满脸惊恐的工匠飞奔而来。
     34;大、大人!出事了!34;这工匠气喘吁吁,额上渗满汗珠,34;东段渠道塌方!十余人掉入地下,生死未卜!34;
     李明衍与郑国对视一眼,立刻翻身上马。郑国沉声道:34;即刻调集附近民夫,携带绳索、竹筏前往救援!34;
     34;传本将令,34;蒙武不知何时已立于马前,身着轻甲,面色凝重,34;调三百士卒即刻赶赴现场,带上军中救援器械!34;
     三人星夜兼程,赶到事发地点。只见数十丈长的渠道忽然出现一个巨大的塌陷口,黑洞幽深,四周泥土松动,边缘还在不断坍塌。洞口直径约有三丈,深不见底,隐约传来水流轰鸣声,夹杂着几声微弱的呼救。
     34;有人还活着!34;李明衍振奋道,随即转向围观的工匠们,34;谁知道这里的地质情况?34;
     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工匠颤巍巍地上前:34;回大人,小人在此挖土时,发现三丈外的洼地芦苇丛生,蛙蛇皆往此处聚集,土质又异常潮湿,便以竹筒倒置地面,附耳细听时确闻水声回响。,故而向工头禀报,但...34;
     34;但工头认为你所言39;撮箕地寻水39;之术乃乡野怪谈。34;郑国沉声接道,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又转为忧虑:34;此处山势如双掌合抱,此乃39;两山夹孤山,沟岩有水流39;的地相34;
     蒙武早已命士卒在洞口四周设置警戒线,防止更多人靠近危险区域。他沉着冷静,指挥士兵搭建简易支架,准备下人救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明衍取来火把,小心翼翼地探身向洞中望去。借着微弱的火光,借着微弱的火光,他看见塌陷形成的斜坡下,十余丈深处暗河翻涌,河床卵石密布如星斗排列,正是古籍所述39;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水似暗河39;的典型特征。几名工人被困在河边的岩石上,有人受了伤,痛苦呻吟。
     34;郑先生,34;李明衍面色严峻,34;这暗河此暗河走向与山脊褶皱同向,必是受断层岩性所控,水流湍急,恐怕连通了泾水上游的某条支流。若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现有工程,还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塌陷。34;
     郑国蹲下身,取了一把湿土捻于指间,又倾耳倾听水声,最后闭目沉思片刻。他长叹一声:34;此处地势微凹,加之地下暗河常年冲刷,土质已然松动。依我看,塌方恐怕还会继续蔓延。34;
     正说话间,又是一声轰隆巨响,洞口边缘又崩塌了一大块。救援的士兵和民夫纷纷后退,惊叫连连。
     蒙武见状,厉声喝道:34;慌什么!都是大秦男儿,连这点风险都不敢担,如何与敌军作战!34;他一把抓过绳索,围在腰间,34;我先下去探路!34;
     李明衍拦住他:34;将军且慢!此非勇猛可解,需先弄清暗河情况,制定周密计划。34;他转向邓起,34;你最为灵活,且善于测量,可敢系绳下洞,勘察暗河情况?34;
     邓起二话不说,立刻应允。众人将他牢牢系好绳索,缓缓放入洞中。年轻人手持火把,贴着斜坡小心滑下,不时停下来测量坡度和土质。
     34;小心!右侧土质松软!34;李明衍在洞口大声提醒。
     34;明白!34;邓起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逐渐变得微弱。
     半个时辰后,邓起被拉回地面,全身湿透,脸上却带着兴奋:34;暗河宽约五丈,深不足一丈,水流湍急但不至凶猛。被困工人暂时安全,但所处岩石不稳,需尽快救援。更重要的是...34;他压低声音,34;暗河水位正在缓慢上涨!34;
     郑国听罢,面色更加凝重:34;春季融雪,上游水量增大,暗河水位必然持续上涨。若不尽快解决,不出三日,被困者必将被淹。更糟的是,水位上涨会进一步软化周围土层,导致更大范围塌陷,整段渠道恐将毁于一旦!34;
    喜欢。
  

第21章 暗涌伴开渠(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