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重重撞上分水堤,整个结构开始摇晃。李二郎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多年在父亲身边学习水理知识,加上刚刚从李明衍那里掌握的分流原理,让他立刻做出了判断。
34;南北岸结构已不能同时保全!34;他高声喊道,声音穿透洪水轰鸣,34;必须牺牲北岸,才能保住南岸主体!34;
李二郎注意到北岸39;鱼嘴39;处的燕尾榫正在位移——这是父亲独创的应力分散结构。他抓住卡在石缝中丈量用的铁签,猛地刺入石缝卡住榫头,身体顺势压住正在晃动的39;卧铁39;。这个动作意外形成了双曲拱结构,将洪水冲击力转化为向两岸的水平分力。
李明衍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34;他要主动引导崩溃方向,让北岸先决口泄洪,保住南岸主体!34;
工匠们本能地遵循指令,向南岸撤退。李二郎单独留在连接处,用身体和手中的工具精准地控制着堤坝的崩溃点。
34;二郎!跟我们一起撤!34;李明衍撕心裂肺地喊道。
李二郎回头一笑,憔悴的面容因坚定的信念而显得异常明亮:34;必须有人控制崩溃方向,否则整个堤坝都会失守!南岸连着都江堰命脉,决不能失!34;
李明衍突然明白:二郎正在用《考工记》39;水激则重,分流则轻39;的原理,将整条岷江变成了巨大的天平——北岸崩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精确计算的配重砝码。
他精准地削弱了北岸连接处的支撑,同时用身体顶住南岸关键结构。在他的引导下,北岸堤段开始有控制地崩塌,洪水从北侧决口处涌入,主力水流被成功引开,减轻了对南岸的冲击。
朝阳从东方升起,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恰好照在李二郎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他最后时刻调整铁签角度,使北岸崩塌时形成45°溃口。这个精心计算的角度,让洪水遵循39;离岸流39;原理向外侧偏转,完美避开了南岸的39;宝瓶口39;咽喉要道。
34;南岸保住了!34;远处的工匠们欢呼起来。
就在那一刻,北岸的崩塌扩大,李二郎脚下的地面完全坍塌。他最后望了一眼天空,嘴唇微动:34;父亲...都江堰...我守住了...34;随即被滚滚洪流吞没。
洪峰过后,分水堤北岸虽已不存,但南岸核心结构完好无损,正如李二郎所预料的那样,成功保护了下游的农田和村庄。若非他精准控制了崩溃方向,引导洪水从北侧泄洪,整个分水堤都将被冲毁。
搜寻队伍整整忙碌了一日一夜,才从泥沙中找到了李二郎的遗体。他双目微闭,脸上带着安详的神情,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唯一奇怪的是,他的眉心处有一道淡淡的红痕,如同第三只眼睛的位置。在许多工匠日后的描述中,李二郎最后的眼神异常明亮,仿佛能看透水流的本质,预见灾难的走向。这样的描述,日久天长,渐渐演变为34;三只眼34;的传说。
34;是二公子!34;有人惊呼。
李明衍闻声飞奔而至。
34;二郎!二郎!34;李明衍急切地呼唤,俯身探查呼吸和脉搏。但任凭他如何呼喊,李二郎始终没有回应。
楚铁粗壮的手指有些颤抖地探向李二郎的颈部,随即缓缓摇头,嗓音沙哑:34;先生...二公子他...已经...34;
34;不!34;李明衍不愿相信,又试了几次,仍无脉搏。李二郎的身体已经开始冰冷,显然已经死去多时。
一时间,众人皆跪于地,无不嚎啕大哭。李明衍也泪如雨下,他与李二郎相处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闪过——初见时的温文尔雅,救矿工时的英勇无畏,平日里的知书达理...短短数月,这位年轻的公子已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竟永远长眠于此。李明衍一下子抱住了李二郎的身体,心中万分悲痛。他不禁想起穿越以来的经历,若没有李冰父子的赏识和提携,他早已命丧黄泉。如今李二郎为保护都江堰而牺牲,他却无力回天。
次日清晨,李冰不顾大病初愈,带着大队人马赶到现场。年迈的郡守看到儿子的遗体,一向刚毅的面容顿时布满悲戚。他颤抖着手抚摸李二郎冰冷的脸庞,泪水无声滑落。
34;二郎啊....34;李冰哽咽道,声音几乎微不可闻。
随行的官员和士兵无不落泪。李冰在灵棚前跪坐许久,最终擦干泪水,强撑起佝偻的身躯。他环视四周,目光落在李明衍身上:34;明衍,事情经过,详细告诉我。34;
李明衍将昨日战斗的始末和李二郎英勇牺牲的情形一一道来,声音颤抖,几度哽咽。
李冰听罢,沉默良久,最终叹息道:34;二郎虽去,但都江堰尚存。十余年心血得以保全,数百万蜀民免遭水患,二郎之死,也算得其所哉。34;
这一刻,李明衍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3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4;。李冰失去爱子的痛苦不言而喻,但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个人悲欢远不及天下苍生来得重要。
当天,李二郎的灵柩被护送回成都,沿途百姓自发出门祭拜,有的甚至跪地痛哭。二公子救矿工、护水利的事迹早已传遍蜀地,如今他又为保护都江堰而牺牲,更是被视为蜀地的守护神。数万人身着素衣,手持白幡,绵延数里,场面庄严肃穆。李二郎的灵柩被安置在由四十八名壮丁抬着的彩亭上,亭上覆以白缎,四角垂下白色流苏,随风摇曳,如同无声的泪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4;二公子显灵护蜀啊!34;一位老农悲呼,34;若不是二公子拼死阻敌,那些叛贼破坏了都江堰,我等今年必遭大水啊!34;
34;二公子两次显圣护佑蜀地,34;另一位白发老者颤抖着说,跪地叩首:34;二公子预知水势,救我等性命,此乃神明护佑!我等愿立显圣庙,世代祭祀二公子之灵!34;
百姓们也随之跪下,高呼:34;二公子显圣救民,护我蜀地,当为真君!34;
34;二郎显圣真君!二郎显圣真君!34;呼声从人群中响起,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其中。
李明衍听着这些呼声,不禁怔然——他竟亲眼见证了二郎神信仰的诞生!作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二郎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只,以保护百姓、治水除害闻名。没想到,这位神只的原型,竟是他朝夕相处的李二郎。
李明衍流着泪注视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在两千多年后的未来,这里将成为着名的二郎神庙,而李二郎也将被神化为34;二郎神34;,成为守护岷江的神灵。历史就这样被创造、被传承,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眼前栩栩如生地展开。
灵柩回府的当晚,李冰在郡守府内设灵堂举行大祭。蜀地官员、士绅、百姓纷纷前来吊唁。巴清带领众多矿工前来致祭,跪拜之际,这位刚强的家主也不禁热泪盈眶。阿漓也在祭礼上献上了百越的祭品,以示尊崇。
次日,李二郎的葬礼简朴而庄严。按照秦国礼制,英勇殉职者当厚葬。李冰以郡守之命,为李二郎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出人意料的是,成千上万的蜀地百姓自发前来送行,队伍绵延数里,场面震撼人心。
与此同时,民间已经自发开始为李二郎建造祠堂。在都江堰附近,人们用石块和木材搭建了一座简陋的神龛,上书34;二郎显圣真君34;,日夜有信众前来跪拜祈福。
葬礼过后,李冰强撑病体,回到郡守府处理政务。而此时,天气渐渐炎热,岷江水位开始上涨,预示着一年一度的汛期即将来临。
34;郡守,根据水文石人记录,今年水势比往年高出两尺有余。34;魏般向李冰汇报道,34;恐怕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洪水。34;
李冰神情凝重:34;都江堰已修复完毕?34;
李明衍上前答道:34;已全部修复,并按照之前的设计加固了薄弱环节。虽然敌人企图破坏,但核心结构安然无恤。34;
34;好。34;李冰点点头,34;派人在各处要道加强巡查,密切监视水情变化。34;
汛期很快到来。六月初,连日暴雨导致上游山洪爆发,岷江水位暴涨,浊浪滔天,气势骇人。无数百姓聚集在都江堰附近,惊恐地望着奔涌的江水,生怕洪水冲毁良田村舍。
李冰亲自来到都江堰监督防汛工作,李明衍和楚铁等人日夜不休,巡查各处设施,确保一切正常运转。
关键时刻到了。岷江洪峰如约而至,滚滚浊浪咆哮着冲向都江堰。百姓们惊呼后退,唯恐堤坝溃决。然而,奇迹发生了——洪水抵达鱼嘴分水堤后,竟如同被驯服的巨龙,乖乖地分流而去,大部分洪水通过外江泄洪道奔涌而下,只有适量的水流经过宝瓶口进入内江,滋养着广袤的良田。
34;成功了!34;李明衍激动地喊道,34;都江堰挡住了百年洪水!34;
周围的百姓先是一片寂静,继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人们跪地叩首,感谢上苍的保佑。
34;是二郎显圣真君保佑我们!34;有人高呼。
34;公子在天之灵,庇护蜀地平安!34;
更多的人朝着简陋的神龛跪拜,虔诚地燃起香烛,祈求神灵保佑。
李明衍望着这一切,内心百感交集。他知道,都江堰能成功抵御洪水,是因为科学的设计和多年的心血,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这无疑是神迹。李二郎的形象已经在民间神化,成为守护蜀地的神灵。
洪水过后,蜀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往年时常被洪水淹没的良田,今年竟然颗粒饱满,丰收在望。据魏般统计,预计粮食产量将比往年增加三成以上,创下数十年来的最高纪录。
李冰面带欣慰,却又隐含哀伤:34;此乃都江堰之功也,二郎地下有知,当可瞑目。34;
八月中旬,赵易在见证了都江堰的功效后,终于决定返回咸阳复命。临行前,他对李冰说:34;郡守治蜀有方,都江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官回京,定将实情奏明大王,为郡守请功!34;
李冰淡然一笑:34;御史言重了。兴修水利,本是分内之事。能为蜀地百姓谋福祉,乃老夫毕生所愿
第10章 江宁水未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