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日派人测量水流速度、方向及泥沙含量,久而久之,便能掌握规律。关于关键问题,依我观察,鱼嘴分水堤的角度尚有优化空间,若能精确调整,当可大幅提升分水效果。至于人才工具,除已有的孙章老匠外,或可招募更多工匠,开发专用测量工具。34;
     李二郎赞叹道:34;明衍此言,确实言之有理。34;
     李冰沉思片刻,点头应允:34;此议甚好。二郎,你与明衍负责此事。另外,可让魏般及邓起加入。魏般学识渊博,邓起水工技艺精湛,当能助你们一臂之力。34;
     三人到都江堰与赵易等人汇合,众人沿着岷江而行,赵易目光锐利如刀,审视着眼前这个耗费巨资的水利工程。
     李冰指向江心突出的巨大分水堤:34;此乃鱼嘴,形如鱼头破水,将岷江一分为二。外江泄洪,内江引水灌溉。不过此处尚有进一步改变的空间,明衍等人正在筹划。34;赵易凝视着江水在石质尖端分成两股的奇观,不禁点头。
     34;往下游看,34;李二郎接道,指向内江入口处的石槽结构,34;这便是宝瓶口,形如瓶颈,控制入内江水量。汛期水大时自动减少进水,枯水期则相对增加,恰似天工。34;
     赵易眯眼问道:34;若遇特大洪水,如何确保内江不溢?34;
     李冰微笑,引他至内江上游:34;此处为飞沙堰,堰上石埂似线卧波中。平时水流其上,洪水则漫过堰顶,多余水直接回外江,自成泄洪道。34;
     三人登上高处,俯瞰整个水利枢纽。李二郎指着远处层层梯田:34;夏秋季,水沿渠道入田;冬季水少时,则关小宝瓶口,蓄水以保航运。全系统无需人力调节,水自流、自控、自清淤。34;
     李冰颔首:34;天人合一之道也。治水当疏不当堵,导不当截。34;
     赵易静默良久,终于微微点头。巡视结束后,赵易表示将在成都停留数月,等待查看更多成果再做决断。这给了李明衍他们宝贵的时间窗口。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明衍与李二郎、楚铁、孙章、魏般和邓起组成了工程小组,日夜不休地工作。魏般精通典籍算术,性格沉稳;邓起则年仅二十出头,是李冰从民间发掘的水工奇才,性格活泼,思维敏捷,与李明衍一见如故。工程小组很快打成一片。他们首先梳理了十余年来零散的水文记录,魏般负责整理成册;同时,他们在岷江关键位置设立了刻有精确刻度的34;水文石人34;,安排专人每日定时记录水位变化。
     经过一周紧张的分析,他们锁定了问题的关键——现有的鱼嘴分水角度有所偏差,导致分水效果不稳定。孙章皱眉道:34;鱼嘴处水势湍急,任何人工建筑都难以长久。我们尝试过无数次,最终都被洪水冲毁。34;
     更糟的是,通过对历年水文记录的分析,孙老爷子发现今年极可能发生大规模山洪,若不能在六个月内完成工程改造,后果不堪设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工程组召开紧急会议,李明衍展示了他设计的鱼嘴角度优化方案:34;关键在于如何设计能够抵御洪水冲击的分水堤。同时能确保旱季内江获得足够水量,又能在洪水期有效分流。我认为,答案在于角度。34;
     34;角度?34;众人面面相觑。
     李明衍拿起一块木板,在地上划出一道直线:34;假设这是岷江水流方向。若分水堤正面应于水流,则必然被冲毁。34;
     他又斜着划了一道线:34;若分水堤与水流成一定角度,则可分散水势,减轻冲击。34;
     这一解释通俗易懂,众工匠纷纷点头。孙章却追问:34;何种角度最为合适?34;
     李明衍深吸一口气,知道关键时刻到了:34;根据我的计算,分水堤与水流方向成35度角最为理想。34;
     34;35度?34;众人一片哗然。
     李明衍心里一惊,不好,当时的人不是用这种现代数学词汇。
     他用木棒在沙盘上画出了角度的示意图,却发现很难精确表达角度概念。正当他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的时候,魏般站起身来,引用《周髀算经》中的勾股之法:34;先生所言,是否是三四五之数。若鱼嘴与江岸成此比例,当为上选。34;
     李明衍恍然大悟。古人用勾股比表示角度,三四五三角形正好形成一个约为36.9度的角,与他想要的35度相差无几。
     34;妙哉!34;李二郎拍案叫绝,34;如此一来,也很便于施工测量。34;
     孙章老爷子再次出妙手,做出模型。李冰带领众工匠前来观看实验。模型虽然简陋,但结构精妙——上游引水入槽,中间放置可调节形状的分水堤,下游设有刻度水池测量流量。
     34;请看,当分水堤与水流正面相抗时...34;李明衍调整分水堤形状为正面迎水,放水入槽。水流猛烈冲击分水堤,激起层层水花,堤身剧烈摇晃,眼看就要被冲倒。
     34;再看,当分水堤按商周三四比设置时...34;他重新调整形状,再次放水。这一次,水流顺着分水堤平滑分开,几乎没有激起水花,堤身稳如磐石。更令人惊叹的是,两个接水池中的水量比接近三比五,形成一种和谐的分配。
     34;再将形状调整为其他样式...34;李明衍连续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形状不同,结果各异。唯有按商周三四比设计的分水堤,效果最佳,堤身受力最小。
     实验结束,在场众人无不惊叹。
     李冰也深为震撼,但仍有疑问:34;模型效果确实惊人,但实际情况恐怕复杂得多。岷江水势汹涌,岂是这小溪可比?34;
     34;郡守所虑极是。34;李明衍坦然承认,34;模型只能模拟原理,实际施工还需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但基本之道不变——分水堤应按商周三四比设计,形如柳叶尖首,这是最为关键的。34;
     接下来三周,工地日夜不休,数千工人轮班作业,按照新设计调整鱼嘴角度。李明衍与工程组成员轮流督工,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精确无误。
     功夫不负有心人,改造完成后的初步测试成果喜人。新的鱼嘴角度使分水效果提升近三成,内江水量更加稳定,外江排洪能力显着增强。飞沙堰的改良设计也逐渐显现成效,泥沙淤积大幅减少。
     工程小组回到成都,约了个小酒会庆贺进展。李二郎依旧没有架子和众人推杯换盏,畅谈今年可期的丰收景象,楚铁大声张罗,邓起饮酒后拉着孙老爷子纵情高歌,魏般倒是千杯不醉的样子,一如既往谦谦君子。李明衍第一次体会到在这个时代的团队合作,心中的喜悦,成就感无以言表。
     正当众人沉浸在欢庆氛围中,一名仆役匆匆进来,在李二郎耳边低语几句。李二郎面色一变,起身道:34;父亲召我们入府,似有要事。34;
     众人立刻放下酒杯,跟随李二郎快步前往郡守府。进入议事厅,只见李冰正与赵易对坐,两人神色凝重。更令人意外的是,赵易身旁还站着一位身着黑衣、面色沉郁的中年人,眉宇间透着几分神秘气息。
     34;来得正好,34;李冰见众人进来,示意他们落座,34;赵御史带来一则消息,与我们的工程密切相关。34;
     赵易面色严肃,直言不讳:34;各位好兴致!你们可知道修完鱼嘴后,近几日成都城中已流传一则谣言:扰憋灵,水不宁,蜀王生,秦人烹!34;
    喜欢。
  

第4章 治水乃攻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