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月1日,武昌兵工厂为委员会献上了一份不一样的元旦贺礼。
林克勤和廖冠华等人来到了武昌郊外的试验场内,一个全身覆盖钢板的四轮装甲车出现在众人眼前。
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战车的柴油发动机发出轰隆隆的声响,这个铁质“怪物”开始缓缓启动。
随后,这辆装甲车就开始自己的表演,路障测试,这辆笨拙的装甲车倒是展示了一番自己的灵活性。
火力测试,其搭载的重机枪直接将三百米处的土墙打没了,在场的人瞬间察觉出了不对劲。
一旁的工程师田中豪介绍道。
“这款战车搭载的是我们最新生产的12.7毫米重机枪,如果对面是骑兵的,一发子弹就能撕碎一匹马。
目前这款战车的最大缺点还是防护能力和机动性,战车的钢板能够抵挡哈奇开司重机枪的射击,但是如果是七五炮的话就不行了。
机动性方面也有一些问题,战车不能长时间连续行驶,如果要长途奔袭的话,最好通过火车运送到附近区域后再投入战场。”
众人听后都点了点头,毕竟是最新产品,国外也很少有这个方向的研究,基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12.7毫米重机枪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上次在围剿北洋段芝泉部的时候,航空兵就反映过机枪的问题。
飞机一旦距离目标较远,命中率就会大大降低,子弹就会到处乱飘,如果太靠近目标的话,脆弱的飞机也非常容易被打下来。
所以兵工部门在收到航空兵的反馈后,就着手大口径重机枪的研发工作,而12.7毫米重机枪项目的立项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的。
随着12.7毫米重机枪通过军方测试,除了航空兵下了一批订单用在最新款战机的装备上,陆军也采购了一批订单,用于特种车辆的研发。
原本计划装备马克沁重机枪的装甲车迅速调整方案,换装最新的12.7毫米重机枪,用来提高战斗力。
林克勤看着远处还在测试的装甲车,对着田中豪问道。
“另一款怎么样了?”
田中豪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车间内,里面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田中豪指着不远处的履带底盘说道。
“您所说的坦克项目已经立项,我们正在攻关履带底盘上的旋转炮塔。
至少在我看来,加装了履带底盘的坦克比装甲车在复杂环境尤其是泥泞路段的行进能力要高出一大截。
我是真没有想到这款用在农业耕种方面的拖拉机居然可以和大炮结合,委员长您真是百事通啊。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发动机动力有些不足,所以我们只能将精力全部用于轻型坦克的研制方面。
我们目前决定装载的是三十七毫米步兵炮,改装工作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突破,今年六月底之前,第一辆坦克已经能够交付军方。”
听到工程师的保证后,林克勤也大概有数了,随即问道。
“目前装甲车的库存
第281章 装甲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