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2章 挥师西进叩长安[1/2页]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作家小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折 洛城稳固整兵戈
     洛阳城的晨雾裹着淡淡的麦香,姜维站在北门外的校场上,看着蜀军士兵正在进行队列操练。阳光穿透薄雾,照在士兵们的甲胄上,反射出细碎的金光。
     经过几日的整顿,这座刚经历战火的古城已渐渐恢复生机,街面上的店铺陆续开张,百姓们脸上的惶恐也被安稳取代。
     “将军,降兵整编完毕。”胡奋大步流星地走来,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名册,“愿意加入蜀军的有八千余人,其余的都按您的吩咐,发放了粮米让他们回家务农。”他指着校场西侧,那里的降兵正穿着崭新的蜀军装,跟着蜀军老兵学习队列步伐,虽然动作生疏,眼神里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姜维点点头,铁臂接过名册翻了翻:“把那些有手艺的,比如铁匠、木匠,都挑出来交给马先生,充实工兵营。”他的目光落在一个正在笨拙地调整头盔的年轻降兵身上,那士兵约莫十六七岁,脸上还有未脱的稚气,“那个孩子是哪里人?”
     胡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回将军,是洛阳本地的,叫李狗剩,爹娘早亡,被魏军强征入伍才三个月。”
     姜维走过去,亲自帮李狗剩系好头盔的系带:“想家吗?”
     李狗剩吓得一哆嗦,结结巴巴地说:“想...想,但俺爹娘都没了,家...家没了。”
     “以后蜀军就是你的家。”姜维从怀里掏出一块麦饼递给他,“好好练,等打下长安,给你在成都找个营生。”
     李狗剩接过麦饼,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将军,俺一定好好练,报答您的恩情!”
     校场边的高台上,夏侯霸正指挥士兵搭建了望塔。他穿着一身蜀军的铠甲,虽然略显宽大,却也精神抖擞。看到姜维,他放下手里的绳索喊道:“伯约,快来看看!从这塔上能望到二十里外的官道,若有魏军援军,咱们能提前半个时辰察觉!”
     姜维登上高台,果然视野开阔,洛阳城四周的动静尽收眼底。远处的洛水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向东流去,岸边的农田里,已经有百姓开始耕种,绿油油的禾苗在风中摇曳。
     “粮草清点得怎么样了?”姜维问道。
     夏侯霸脸上露出一丝难色:“府库的存粮比预想的少三成,司马懿临走前转移了一批,估计是运去长安了。不过好在咱们缴获了魏军的二十车军粮,加上开仓放粮后,百姓们主动捐了些,撑到打下长安应该没问题。”他指着东南方向,“我已派人去颍川、陈留等地征集粮草,那里的守将多是我的旧部,应该会给些面子。”
     姜维拍了拍他的肩膀:“多谢仲权兄费心。洛阳刚定,民心是根本,征集粮草切不可强征,要给足价钱。”
     “我明白。”夏侯霸笑着说,“昨天还有老臣来劝我,说应该效仿魏制,加重赋税充实军饷,被我怼回去了。我说咱们蜀军是来光复汉室的,不是来搜刮百姓的。”
     两人正说着,阿莱娜骑着雪鬃马疾驰而来,银枪上挑着一面魏军的旗帜。“伯约,夏侯将军!”她翻身下马,将旗帜扔在地上,“抓到一小股魏军斥候,从他们身上搜出了这个!”
     旗帜上绣着“长安先锋营”的字样,旗杆里藏着一卷密信。姜维展开一看,脸色渐渐凝重:“司马昭在长安集结了五万大军,还调来了关中的铁骑,看样子是想夺回洛阳。”
     夏侯霸眉头紧锁:“五万?咱们现在只有三万可用之兵,硬拼怕是吃亏。”
     “他要打,咱们就奉陪。”姜维的铁臂紧紧攥住密信,“但不是在洛阳,咱们主动出击,直逼长安!”
     阿莱娜眼睛一亮:“将军是想围魏救赵?”
     “没错。”姜维指着地图,“司马昭以为咱们会死守洛阳,咱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若回援长安,洛阳之围自解;他若不回,咱们就趁机拿下长安,断了他的根基!”
     胡奋此时也登上高台,听到姜维的计划,有些担忧地说:“可是将军,长安城防坚固,又是曹魏在关中的重镇,怕是不好打啊。”
     “不好打也要打。”姜维的目光坚定,“长安是关中的门户,拿下长安,就能控制整个关中平原,进可攻,退可守,复兴汉室才有希望。”他看向众人,“明日一早,兵分三路:夏侯将军率一万兵马守洛阳,防备许昌方向的魏军;胡奋率五千兵马为先锋,扫清西进路上的障碍;我与阿莱娜率主力随后跟进,目标长安!”
     夕阳西下时,校场上的操练已经结束。士兵们围着篝火吃饭,笑声、说笑声此起彼伏。李狗剩和几个年轻的降兵坐在一起,听一个老兵讲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姜维走在营地中,看着这一切,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诸葛亮临终前的嘱托,想起自己这些年的颠沛流离,想起那些为了汉室复兴而牺牲的弟兄。他知道,前路必然艰险,但只要这些士兵还在,这份信念还在,就一定能走到胜利的那一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钧提着一盏灯笼走过来,灯笼上画着一个精巧的机关图。“将军,这是我根据洛阳城防图改进的投石机图纸,射程能增加五十步,威力也更大。”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部件,“这里用铁轴代替木轴,更耐用。”
     姜维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很好,尽快赶制出来,带到长安去。”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那些从司马懿密室里找到的工匠,都安置好了吗?”
     “安置好了,”马钧笑着说,“他们听说能参与制造新军械,都很兴奋,说这比给司马懿造兵器有意义多了。有个老工匠还说,要给您打造一副最坚固的铁臂呢。”
     姜维笑了笑,铁臂轻轻抚摸着灯笼的竹骨:“告诉他们,不用给我打造什么铁臂,多造些元戎弩、投石机,就是对我最好的帮助。”
     夜色渐深,营地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远处的蛙鸣声。姜维站在高台上,望着西方,那里是长安的方向,也是他心中的希望所在。
     他知道,一场更大的战役即将打响,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身后,是一群渴望复兴汉室的忠勇将士,是一片等待光复的中原大地。
     第二折 兵出函谷探虚实
     函谷关的晨雾还未散尽,胡奋的先锋营已经抵达关下。这座雄关扼守着西进长安的咽喉,关楼高耸,城墙坚固,魏军的旗帜在关楼上迎风飘扬。
     “将军,关上的守将是魏将王双,此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一个被俘的魏军斥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地说,“他手下有五千兵马,多是关中子弟,擅长山地作战。”
     胡奋勒住马缰,看着关楼上严阵以待的魏军,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王双?不过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他对身边的副将说,“传令下去,原地休整,派使者去叫关,就说蜀军借道西进,若他识相,就打开关门,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使者很快就被赶了回来,身上还带着箭伤。“将军,王双说...说要拿您的首级当酒器。”使者捂着伤口,气呼呼地说。
     胡奋勃然大怒,拔出腰间的长剑:“匹夫敢尔!擂鼓助威,准备攻城!”
     战鼓声响起,蜀军士兵推着云梯、撞木冲向关城。王双站在关楼上,手持一柄重斧,大声喝道:“放箭!给我把这些蜀军蛮子射下去!”
     箭雨如蝗,蜀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胡奋见状,亲自率领一队精锐,冒着箭雨冲到关城下,挥舞长剑砍断了吊桥的绳索。吊桥“哐当”一声落下,蜀军士兵蜂拥而上。
     “杀!”胡奋一马当先,冲上吊桥,剑光一闪,将一个魏军士兵斩落马下。他身后的蜀军士兵奋勇杀敌,很快就占领了关楼的一角。
     王双见状,怒吼一声,提着重斧冲了过来。他的力气极大,一斧下去,竟将蜀军的盾牌劈成两半。“胡奋,纳命来!”
     胡奋毫不畏惧,挺剑迎了上去。两人你来我往,战在一处。胡奋的剑法灵动飘逸,王双的斧法刚猛霸道,一时间难分高下。
     就在这时,蜀军的投石机开始发威,巨石呼啸着砸向关楼,将一段城墙砸塌了一个缺口。“将军,城墙破了!”副将大喊。
     胡奋心中一喜,虚晃一剑,逼退王双,喊道:“弟兄们,跟我冲!”他带头从缺口冲进关内,蜀军士兵紧随其后,与魏军展开了巷战。
     王双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带着残部往长安方向逃去。胡奋没有追赶,而是下令整顿兵马,加固关防。“派人给姜将军送信,说函谷关已破,我军正在休整,等待主力到来。”
     三日后,姜维率领主力抵达函谷关。看着修复一新的关楼,他满意地点点头:“胡将军辛苦了。”
     胡奋连忙上前:“末将不敢当。只是王双逃到了长安,恐怕会给我们攻打长安带来麻烦。”
     “无妨。”姜维笑着说,“王双虽然勇猛,但不足为惧。倒是司马昭在长安集结了五万大军,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他指着关内的地图,“函谷关是西进的门户,必须派重兵把守。胡将军,你率五千兵马留在这里,防备魏军反扑。”
     “末将领命!”胡奋大声应道。
     姜维又对阿莱娜说:“你率羌骑为先锋,继续西进,探查长安的虚实,注意不要与魏军主力发生冲突。”
     阿莱娜抱拳:“少族长遵命!”
     羌骑很快就出发了,他们像一阵风似的掠过原野,消失在西方的天际。姜维站在关楼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暗暗祈祷:希望一切顺利。
     七日后,阿莱娜派人送回了消息。原来司马昭在长安城外布下了三道防线,分别是新丰、霸上和长安城外的护城河,每道防线都有重兵把守,还配备了大量的弓弩和投石机。
     “看来司马昭是想和我们打持久战啊。”姜维看着阿莱娜绘制的地图,若有所思地说,“新丰和霸上都是易守难攻之地,硬拼损失太大。”
     夏侯霸此时也从洛阳赶了过来,他带来了两千援兵和一批粮草。“伯约,有什么打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姜维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你看这里,”他指着一个名叫“细柳”的小镇,“这里是新丰和霸上之间的咽喉要道,若我们能拿下这里,就能切断两地的联系,然后各个击破。”
     夏侯霸眼睛一亮:“好主意!细柳镇的守将是我以前的部下,名叫王基,此人虽然忠诚,但性格耿直,容易冲动。我们可以用计诱他出城,然后伏击他。”
     “好。”姜维点头,“就依仲权兄之计。阿莱娜,你率羌骑去细柳镇挑战,务必将王基引出来。夏侯将军,你率五千兵马在细柳镇外的山谷设伏,等王基进入伏击圈,就发动攻击。我率主力在后接应。”
     一切安排妥当,阿莱娜立刻率领羌骑出发。细柳镇的守将王基果然如夏侯霸所说,性格耿直,一见到羌骑挑战,立刻率领三千兵马出城迎战。
     “蛮夷小儿,也敢在我面前放肆!”王基手持长枪,大喊着冲向阿莱娜。
     阿莱娜冷笑一声,拨转马头就跑。王基不知是计,率军紧追不舍,很快就进入了夏侯霸设下的伏击圈。
     “放箭!”夏侯霸一声令下,山谷两侧的蜀军士兵纷纷放箭,魏军顿时人仰马翻。王基这才知道中计,想要撤退,却已经来不及了。
     姜维率领主力赶到,与夏侯霸前后夹击,很快就歼灭了这股魏军,占领了细柳镇。王基在乱军中被擒,夏侯霸亲自为他松绑:“伯舆,别来无恙?”
     王基看着夏侯霸,又看了看姜维,长叹一声:“我输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夏侯霸笑着说:“伯舆,你是个忠义之士,只是选错了主子。司马懿父子篡夺魏室江山,祸国殃民,你为何还要为他们卖命?”
     王基沉默不语,显然是有些动摇了。
     姜维走上前:“王将军,我知道你忠于魏室,但现在的魏室已经名存实亡。我们蜀军是来光复汉室的,只要你肯归降,我们定当重用。”
     王基看着姜维真诚的眼神,又想起司马懿父子的所作所为,终于下定决心:“我愿归降蜀军,为复兴汉室尽一份力!”
     拿下细柳镇后,新丰和霸上的联系被切断,成了两座孤城。姜维派人劝降,新丰的守将见大势已去,很快就开城投降了。只有霸上的守将负隅顽抗,姜维只好下令强攻。
     经过三日的激战,蜀军终于攻克了霸上,打通了通往长安的最后一道障碍。站在霸上的城楼上,已经可以看到长安的轮廓了。姜维知道,最艰难的战斗,即将开始。
     第三折 长安外围鏖战急
     长安城外的护城河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环绕着这座古老的都城。城墙高耸入云,城楼上布满了魏军的士兵,弓弩手严阵以待,气氛十分紧张。
     姜维的大军在城外十里处扎营,连绵的营帐一眼望不到头。中军大帐里,将领们围坐在地图旁,讨论着攻城的策略。
     “长安城墙坚固,护城河又宽又深,硬攻怕是不行。”夏侯霸皱着眉头说,“司马昭又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军械,看样子是想和我们打持久战。”
     阿莱娜指着地图上的一处:“这里是长安城的西北角,城墙相对较矮,护城河也比较浅,或许可以从这里突破。”
     胡奋摇了摇头:“我已经派人探查过了,那里的防守是最严密的,司马昭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
     姜维沉思片刻,说:“硬攻不行,我们就智取。马先生,你的投石机准备好了吗?”
     马钧连忙点头:“准备好了,将军。这次改进的投石机,不仅射程远,还能投掷火弹,威力更大。”
     “好。”姜维说,“明日一早,先用投石机轰击城墙,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同时,派一支小队佯装从西北角攻城,吸引

第222章 挥师西进叩长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