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元昭说没啥计一舟也就没再打听,之后他还要忙着记录秋小麦的生长情况,还有葡萄苗的情况。
秋小麦大概在这一年的四月底收获,计一舟带着观察记录本去了庄子上,让人直接把已经脱粒晒干的小麦称了重量。
三种种植方法经过秋小麦的种植发现,最终的结果还是有些细微的变化。
在秋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花期不喷水的那一亩田收成反而更好。
花期喷水是为了延长花粉的活性时长,但是冬天给花喷水反倒是有些多余。
太过于潮湿的环境会加重锈病、白粉病的传播,这对于秋冬这两个季节来说并不是很适合的做法。
所以对于花期喷水这一个步骤还需要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具体实施还要结合当时的气候温度来决定。
秋小麦的收成总体来说要比春小麦那一拨少三到四十斤不等的重量。
不过两者之间差距也没有很大就是了。
但是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异化就更加显着。
十六亩试验田后边只需要种三种不同方法种出来的作物,实验基数就大了些,每种都种了五亩地。
拉绳不喷水加驱虫的组合平均亩产有六百一十斤,春小麦效果很好的喷水的法子减产到平均每亩地五百六十斤,只有人工摇粉依旧是不上不下卡在中间位置。
秋小麦种完之后,计一舟想了想,下一波就不用种人工摇粉那个实验对象了,直接按照现在的实验结果,春小麦喷水,秋小麦不喷水。
刚好也正是春小麦的种植时间,计一舟就让长工头头开二十亩地来种植喷水的小麦。
这回就不需要计一舟每天都来盯着看了,种出来之后直接看结果就好了。
庄子这边的情况看完了,计一舟坐着马车去了徐家,叫上徐晏宁一起去他们家地里看看情况。
徐晏宁分出来的那些按照计一舟的方法种出来的小麦现在还没有收,都在地里,等计一舟什么时候说可以了他才好收。
计一舟到了徐家的田里,看了看小麦的情况,就大概能猜得出收成情况了。
这要死不活但是又顽强生长的状态就跟他试验田里的一模一样。
这些麦穗高度差异较明显,成熟度也不一致,有一小部分麦穗有青尖。
“感觉跟之前的状态很不一样。”徐晏宁都看出来了。
计一舟只好把自己的发现讲了一遍,“之前没考虑到气候的变化。”
“产量如何呢?”徐晏宁问。
“怎么说呢?”计一舟叹了口气,“肯定比你其他的小麦产量高。”
“那就行。”徐晏宁笑笑,“那也能算是成功了吧。”
计一舟和徐晏宁指挥着地里的长工把徐晏宁的这些小麦都收了起来。
小麦晒干花了三四天时间,计一舟去检查重量的时候发现徐晏宁这边正常种植的跟他尽心伺候的差别也不是很大。
徐晏宁这边的平均产量要比计一舟那边少五六斤,这么一点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第420章 九阙都-秋小麦实验结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