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老师写见解以及尚司写序章之后,宁元昭才在下午的时候把四人约在一起,给新修《诗经》取一个名字。
四个人脑洞大开,各种名字纠结了一下午,想出来的名字一个比一个长。
想出来一大堆,还没轮到让大家发表意见的时候,取名字的人自己就先否定了。
“不如就叫《翰林修整集[诗经篇]》。”宁元昭把书名的格式写在纸上给大家看,“之后的书也能整理出一个系列来,分成不同的单元,你们觉得如何?”
“这样也好,书名通俗易懂,读书人看书名也一目了然。”刘云开同意下来。
另两人也觉得这名字不错,加上自己也不想再费脑子了,自然没什么异议。
四人最后校对稿子,这期间还凑在一块儿把封面给研究了出来。
顾清不理解,这书名出来直接印书不就好了,怎么还要做什么封面,多此一举。
反倒是柳弗云最先想明白宁元昭的用意,“你看没看最近很火的《九州志》?”
“没有,跟这个有什么关系?”顾清冷冰冰的跟个木头桩子成精了一眼。
“那本书好多人就是因为封面好看才入手的,甚至有人专门多买一本书回家把封面收藏起来。”柳弗云说:“好看的封面不是更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吗?”
宁元昭一挑眉,要这么理解也没错,不过他的本意却不是这样。
“封面上要多一些细节。”宁元昭及时开口解释:
“先前周、吴两位俢撰也帮了我们一些忙,鹤宵师兄那边也有其他的检讨整理了文章,这些名字得加上,他们都出了力的,我想把他们放在书本的背封上。”
就像计一舟给他的那些《唐诗》《宋词》一般,让他看的同时,也多次强调不能忘记原本的作者。
尽管这些人对他们的帮助不是特别多,但是他们能出手就已经非常感激了,不能忘记了这些人的功劳。
又等了两天,尚大人和崔阁老那边把自己写的序章和对《诗经》的见解写了出来。
他们所有的东西整理出来之后,拿去给了官方书铺印刷。
印刷好之后,书店那边送来了一些给翰林院,一方面是让翰林院存档,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修书的人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
他们当然是没有稿费的,给本书就当作……安慰?
宁元昭他们四个人一人留了一本,给尚大人和崔阁老也送了一本过去,剩下的就放在了翰林院开放的书架上摆着。
四个新兵蛋子修的书,再加上还有崔阁老写的见解,这是之前都不会有机会见到的,翰林院那些人闲着也会非常感兴趣地把书拿过来看。
周、吴两人只想着给宁元昭一个面子,把书拿过来看看,没想到还能在书后边看到自己的名字。
书背后像是专门腾出来专门写的致谢一般,显眼又不突兀,让人不注意到这地方都很难。
【郑重感谢:翰林院俢撰周XX、吴xx(排名不分先后),翰林院俢撰……,翰林院检讨……对本书修整提供的帮助。】<
第405章 九阙都-《翰林修整集[诗经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