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这本书出了真人说书,有音效,听着更带感,作者都才知道)
     延庆府的秋日,略带几分凉意。
     张克立于临时指挥所的窗前,手中握着李药师送来的捷报。
     兄长亲启:
     河间府与天津卫已成功攻克,伪燕水军在定北军旧部、伪燕右将军崔元的率领下,全部归降。
     战利品清点完毕:哨船、快船共计五十艘,鹰船十艘,火艟船二十艘,福船八艘,广船四艘。此外,还有漕船一百余艘,马船十艘。
     伪燕宰相宇文弘在投降前夕,仅携亲信乘坐旗舰楼船向南逃窜,其余船只均被留存。
     因水军与定北军将士大多为燕州本地人,不愿跟随南下。
     此前多耳衮途经此地时,曾命令他们焚毁战船,但崔元坚守天津卫,多耳衮急于北归,未敢纠缠。
     崔元在降书中提出两项请求:一是为旧主伪燕大将军高岳收殓尸骨,二是解甲归田,只请求保留老家宅院与数百亩田地。
     我已做主答应了他。
     窗外,一队燕山军士兵正在进行操练,整齐的脚步声与口号声透过窗棂传了进来,却未能分散他的注意力。
     “崔元……倒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还懂得为高岳讨要尸骨。”张克轻声念着这个名字,手指在战报上轻轻敲击。
     “哨船五十,快船五十,鹰船十,火艟二十……”
     他低声念着,指尖在“福船八”处停留片刻,又滑到“广船四”。
     ——这是渤海湾最为锐利的武器,如今却温顺地罗列在崔元呈上的降表之中。
     他在文书上特意注明:准许崔元所请,另外赏赐白银两千两,授予燕山军千户之职,享受千户俸禄。
     崔将军在最后时刻抵抗多耳衮,拒绝宇文弘,其忠勇可见一斑,应当成为天下人的表率。
     这既彰显了忠义,更是“千金马骨”之举——只要带兵诚心归顺燕山军,张克不会进行反攻倒算。
     “达顿!”
     张克唤来亲兵达顿,将批复好的文件递给他,“送往天津卫。”
     他将信压在匕首之下,“告知崔元,高岳的尸身可按照大魏军旧制进行安葬,碑上刻‘高岳之墓,不必添加官爵。”
     思索片刻后,又补充道,“把两千两银票换成足色现银。”
     “解甲归田也需要有些积蓄。”
     达顿领命离去,张克又取出一张新纸,沉思片刻后写下调令:“着戚光耀即刻前往天津卫接管水军,整编降卒,组建燕山军水师。”
     写到此处,他停下笔,自言自语道:“老戚曾与倭寇作战,水战应当颇具天赋……但还缺个副手。”
     他起身走到书架旁,从一摞文书中抽出军官名册,快速翻阅后停在某一页:“李潮……粤州人,熟悉海战,现属宗云麾下……就选他了。”
     张克回到桌前继续写道:“调粤州将领李潮担任戚光耀的副将,负责组建水军。批准两个卫水军编制,一个卫海军陆战队编制。”
     写完后,他摇了摇桌上的铜铃。
     亲兵三子快步走进来:“侯爷有何吩咐?”
     “去请吴参谋长前来,就说有要事相商。”
     张克将调令和名册放在一旁,又取出一张更大的纸,开始勾勒水军建设的大致框架。
     不多时,吴启匆忙赶到。
     “兄长。”吴启拱手行礼。
     张克将刚写好的计划推到他面前:“老吴,你看看这个。我打算组建一支像样的水军,将来攻打辽东,走水路运粮比陆路更为可靠。”
     吴启接过纸张,仔细阅读后点头道:“兄长远见。辽东海岸线漫长,若拥有强大的水军,可实施多点进攻,让敌军首尾难顾。”
     他指着其中一处,“只是这海军陆战队……是何种新军种?”
     “这是专门训练用于从船上登陆作战的精兵。”
     张克解释道,“既能进行水战,又擅长涉水作战,甲胄不能过重,水性要好,注重精兵而非数量。”
     吴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自袖中取出炭笔,于纸上勾勒起来,说道:“若情况如此,编制可进行些许调整……粮饷供给亦需作特别安排……”
     东狄这帮

第372章 入燕京者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