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2章 拂晓之前(五)[1/2页]

江花玉面 江易南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永和坊的早市比战前热闹十倍。知画挎着竹篮,在人群中穿梭。她停在一个卖胭脂的摊位前,拿起一盒桃红色的细看。
     34;姑娘好眼力!34;摊主热情推荐,34;这是新到的南州货,涂上保准比那宫里的娘娘还俏!34;
     知画笑着摇头,选了盒素净的藕荷色。付钱时,她听见隔壁茶摊的议论:
     34;听说了吗?北市的粮价又跌了。34;
     34;可不是!自打朝廷废了那些世家的屯粮特权...34;
     声音渐低。知画转身,看见几个身着旧式官服的人阴沉着脸走过。她认得其中一位——那是曾经的东魏户部侍郎,如今在衙门做个小小主事。
     绣庄的生意比往年好。知画刚进门,小学徒就迎上来:34;东家,又有订单!城南李府要十方绣帕,点名要39;岁寒三友39;的图样。34;
     知画展开订单,落款是34;李昀34;——这是新上任的工部侍郎,寒门出身。她记得三年前,这样的世家订单上只会写34;赏34;字,从不会正经付钱。
     34;接。34;知画捋起袖子,34;今晚就开工。34;
     南州学宫的藏书阁新修了檐角。温瑾潼踮着脚,试图够到最高层的竹简。一只修长的手先她一步取下书卷。
     34;《山海经》?34;郭孝儒挑眉,34;看得懂吗?34;
     小女孩抢过竹简:34;当然!苏爷爷说这里面有娘亲的批注。34;
     展开泛黄的竹简,果然在边角处看到娟秀的小字:34;北二百里,有山焉,多桂,多金玉。34;字迹清雅,与温北君书房里那些批注军报的字如出一辙。
     窗外传来整齐的诵读声。郭孝儒抱起温瑾潼,让她看清讲堂里的景象——三十多个孩童正襟危坐,跟着须发皆白的苏夫子念《论语》。其中大半是阵亡将士的遗孤,穿着朝廷特制的青色学服。
     34;三年前这里还只收世家子。34;郭孝儒轻声道,34;如今...34;
     34;我知道!34;温瑾潼抢答,34;是姐夫的新政!爹爹说,读书人多了,天下就太平了!34;
     她的声音太大,惊飞了窗外一树的麻雀。
     北境的城墙依然高大,但城门已经三年未闭。霍休牵着马走在街上,身后跟着两个亲卫——这是他仅留的随从,余部都已解甲归田。
     34;将军!34;卖胡饼的老汉热情招呼,34;尝尝新磨的荞麦面!34;
     霍休接过热腾腾的胡饼,咬了一口:34;老张,你儿子呢?34;
     34;在学堂呢!34;老汉骄傲地指着城东,34;那小子识字快,先生说能考秀才!34;
     城东原先是军营,如今改成了学堂。霍休站在窗外,看着里面摇头晃脑的孩童。教书先生是个跛脚老兵,正用

第432章 拂晓之前(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