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偷懒”,是给大脑留了个“缓冲带”。毕竟,从家到公司,从公司到家,角色要切换,状态也得“重启”一下才行。
     三、回家早点睡,不是“认输”,是“蓄力”
     “再玩半小时手机就睡”,这句话你是不是也常说?结果往往是“半小时”变成两小时,凌晨一两点才放下手机,第二天顶着黑眼圈起床——你以为是“享受了夜晚的自由”,其实是在透支第二天的精力。
     睡眠这东西,很公平,你欠它的,早晚要还。偶尔熬一次夜,第二天靠咖啡能撑过去;但长期睡不够,身体就会跟你“算账”:记忆力下降,明明刚说的事转头就忘;情绪变暴躁,一点小事就想发火;免疫力变差,天气稍微变凉就感冒……这些“账”,可比“多玩两小时手机”的快乐贵多了。
     试着把“睡前一小时”变成“无屏幕时间”。洗完澡后,泡个脚,或者翻两页纸质书,哪怕只是整理一下第二天要带的东西都行。等身体觉得“困了”,就赶紧躺下——别等“困意”跑了才想起睡觉,就像别等口渴了才喝水,那时身体已经亏了。
     至于睡多久?不是说非要卡着“9到10小时”,但至少要保证“睡到自然醒”时不觉得累。有的人睡7小时就够,有的人得睡9小时,关键是让身体“睡饱”。就像给花浇水,不是浇得越多越好,而是浇到根须都喝足了水才行。
     四、“宁可少学,也要多休息”,是最聪明的“取舍”
     你可能会说:“我还有课要听,还有书要读,哪有时间休息?”但你有没有想过:精神不济的时候,你读进去的字,能记住几个?听课时的注意力,能集中几分钟?
     就像种地,土地得轮休,一直种庄稼,地力就会耗光。人的精力也是这样,一直“用”不“养”,早晚要“荒”。与其硬撑着学两小时、忘一小时,不如先好好休息,等精神足了,一小时就能学进去两小时的东西。
     休息不是“浪费时间”,是为了让“用时间”的效率更高。就像手机快没电时,与其一边充一边玩、充得慢还耗电,不如先关机充饱电,再开机好好用——速度快,还不伤机器。
     咱们普通人过日子,拼的不是“谁熬得晚、谁干得多”,而是“谁能把日子过得细水长流”。今天少学一小时,但保证了明天能精神饱满地学三小时,这不是“亏了”,是“赚了”。
     最后想跟你说:生活不是百米冲刺,是马拉松。跑到半路累了,停下来喝口水、喘口气,不是认输,是为了能跑到终点。
     早上别被手机牵着走,通勤时让眼睛歇一歇,晚上别跟睡眠“较劲”。好好休息,不是偷懒,是对自己的日子负责。毕竟,只有养足了精神,才能把平凡的每一天,过得有滋有味、有劲儿有奔头啊。
    喜欢。
  

第818章 。下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