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十年前的你:那些在校门口等出来的缘分
嘿,十年前的那个初秋早晨,你正站在辅导班楼下的梧桐树下吧?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课程宣传单,看着穿校服的孩子们背着书包涌进校门,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小鹿——别紧张,听我跟你说些后来的事。
你当时总念叨“业绩太难做”,可不是吗?家长接孩子时眼睛只盯着自家娃,你递过去的传单三秒就被塞进了垃圾桶;学生课间跑出来买零食,你凑上去问“要不要试听英语课”,人家头也不回地冲进了小卖部。那天傍晚你数了数传单,早上带了两百张,回家时还剩一百八十张,鞋跟磨出个小口子,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现在的我坐在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桌上摆着今年的续费统计表,红色的对勾密密麻麻。玻璃窗上贴着孩子们送的贴纸,有歪歪扭扭的星星,还有写着“李老师最棒”的便利贴。想起十年前的你总躲在树后偷偷观察,连跟家长对视都发怵,忍不住想笑——你不知道吧,那些后来跟你掏心窝子的家长,第一次见你时也觉得“这老师怎么老盯着人看”。
你还记得那个总穿蓝色运动服的小男孩吗?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准时出现在校门口,书包带总是滑到胳膊肘。你观察了三天才敢跟他搭话,问他“是不是在三班”,他睁大眼睛点点头,从兜里掏出颗橘子糖塞给你。后来他成了你的第一个学生,妈妈来续费的时候说:“孩子天天念叨李老师在门口等他,说比闹钟还准时。”
十年前的你总觉得搞业绩就得靠口才,得把课程优势背得滚瓜烂熟,得会说那些家长爱听的漂亮话。可那天你蹲在花坛边帮一个小女孩系鞋带,她妈妈站在旁边看着,等你站起来时递过来瓶矿泉水:“我家丫头说你昨天帮她捡了掉在泥里的文具盒,这课我们报了。”你当时愣在原地,手里的矿泉水瓶都攥变形了——原来比话术更管用的,是蹲下来的那三十秒。
你开始算准时间在校门口“偶遇”:早上七点到七点四十,是送孩子的高峰;中午十二点十分,学生会涌出来买午饭;下午五点半,家长们举着牌子在栅栏外张望。你不再硬塞传单,而是帮老人提沉重的书包,提醒跑太快的孩子注意台阶,下雨天撑着伞送没带雨具的学生到教学楼门口。
有次暴雨天,你把伞给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姑娘,自己淋成落汤鸡。她奶奶第二天拎着袋苹果找到你,非要塞给你:“我家囡囡说老师头发在滴水,还笑盈盈地跟她说再见。”那袋苹果你分了给同事,咬第一口时觉得特别甜,比签下大单还开心。
你开始记住孩子们的小习惯:那个扎双马尾的女孩喜欢边走边踢石子,你每次都替她留意别踢到路人;戴眼镜的男孩总忘记带红领巾,你兜里常年备着两条;还有个小胖墩每天要喝两瓶酸奶,你跟小卖部老板说好留着常温的给他。家长们慢慢跟你熟了,接孩子时会主动打招呼:“李老师今天来得早啊”“昨天孩子说你讲的笑话特别逗”。
有天晚上你整理家长微信,发现好友列表从三十人涨到了两百人。不是靠扫街加的,是家长主动问“能不能加个微信”,说“以后孩子有问题想请教你”。你翻着聊天记录,有问作业的,有说孩子进步的,还有妈妈跟你吐槽辅导作业太费劲——这些琐碎的对话像一条条线,把你和他们慢慢缝在了一起。
你开始在放学时带些小
第812章 。下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