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说明你们愿意花时间磨合,而不是各过各的,像合租的室友。
昨天坐地铁,旁边站着一对老夫妻,老奶奶晕车,老爷爷就扶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个橘子,一点点剥给她吃。橘子汁溅到老爷爷的袖口上,老奶奶嗔怪地说“你看你”,手却在他袖口上擦了又擦。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我姥姥,她去世前卧病在床,姥爷每天给她读报纸,读着读着就忘了读到哪,姥姥就笑着说“又记错了”,然后自己接下去。那时候我不懂,两个人在一起几十年,哪来那么多话可说。现在好像有点懂了,重要的不是说什么,是有人愿意听你说废话,哪怕是重复了八百遍的老故事。
你说,我以后会不会也遇到这样一个人?就是那种哪怕我讲过无数遍“小时候掉进池塘被救上来”的糗事,她还是会笑着说“再讲一遍嘛”的人。可又怕,真遇到了,我会因为她追问“当时害怕吗”而觉得烦,会因为她想知道“救你的人是谁”而觉得被冒犯。
我好像总是这样,把“自我保护”裹得像个刺猬,却又在深夜里偷偷把刺收起来,盼着有个人能摸摸我的头。就像现在,我嫌女生“问这问那”,其实是怕她们问出我心里的答案——怕她们知道我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很怕被冷落;怕她们知道我嘴上说“一个人挺好”,其实常常在失眠的夜里数天花板上的纹路。
你35岁的时候,应该不会这么拧巴了吧?我听说人过了30岁,会突然变得“敢麻烦别人”,也“敢被别人麻烦”。就像我爸,以前总跟我妈说“别老给我打电话”,现在每天傍晚都会主动问我妈“晚上做什么菜”。他说“年纪大了才明白,有人让你麻烦,是福气”。
那你现在,敢让别人“麻烦”你吗?敢告诉她“我今天工作不顺心,想跟你吐槽半小时”吗?敢承认“我其实很怕黑,你能不能陪我打会儿电话”吗?还是说,你依然像25岁的我,把“我没事”挂在嘴边,把所有情绪都藏在“挺好的”三个字里?
前几天我去参加表哥的婚礼,他在誓词里说:“以前我总觉得,爱一个人是给她买大房子、买好看的包,后来才发现,是愿意陪她去菜市场砍价,愿意在她生病时笨手笨脚地熬粥,愿意把自己的坏脾气、小缺点,都摊开给她看。”台下的姑姑哭了,说表哥以前是个连袜子都要妈妈洗的人,现在会记得嫂子不吃香菜,会在下雨天提前半小时去接她下班。
你看,人是会变的吧。以前觉得“麻烦”的事,后来可能会变成生活里最暖的部分。就像我现在觉得“被问行踪”很窒息,也许有一天,会因为对方说“你不说我也放心”而感到失落——原来她没那么在乎我。
我常常在想,所谓的“自由”,到底是什么?是想几点回家就几点回家,还是不管多晚回家,都知道有个人在等你?是不用跟任何人报备行程,还是愿意主动告诉对方“我在哪”,因为不想让她担心?25岁的我,总觉得前者才是自由,可看到那些独自在医院挂号、独自搬家、独自庆祝生日的人,又会偷偷怀疑,是不是把“孤独”错当成了“自由”。
你35岁的时候,应该有答案了吧。如果你身边有那样一个人,你会不会偶尔想起25岁的我,觉得那时候的纠结很可笑?会不会想穿越回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别怂,去约她喝咖啡吧,哪怕最后会吵架、会分手,也比老了后悔强”?
如果此刻的你依然单身,会不会在某个加班的深夜,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想起25岁的我曾经有过那么多机会,却都因为“怕麻烦”错过了?会不会后悔当年没跟那个愿意听你讲废话的女生多说几句,没跟那个会在雨天问你“带伞了吗”的女生多走一段路?
其实我知道,我怕的从来不是“被问这问那”,是怕自己给不了对方想要的回应;怕自己习惯了一个人,突然多了个人会不知所措;怕好不容易靠近了,又因为一点小事搞砸了,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就像小时候玩滑梯,明明很想爬上去,却总怕摔下来,宁愿站在底下看着别人玩。
可你知道吗?上周我在楼下看到一个小男孩,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摔了三次,哭着说“不学了”,他爸爸说“再试一次,摔了爸爸扶你”。最后他歪歪扭扭地骑了十米,笑得比谁都开心。我突然觉得,感情大概也是这样,怕摔是真的,但学会了骑,那种风从耳边吹过的感觉,也是真的。
所以35岁的我,你能不能告诉我,后来你试了吗?你有没有遇到一个愿意扶你起来的人,有没有因为怕摔而错过整个春天?
窗外的天快亮了,路灯一盏盏熄灭,树影慢慢淡下去。我想,等会儿天亮了,我大概会点开那个女生的聊天框,发一句“周末有空吗?想请你喝杯咖啡”。不管结果怎么样,总比站在原地后悔强,对吧?
毕竟,那些看起来“麻烦”的牵挂,那些有点啰嗦的关心,那些需要磨合的日子,或许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就像冬天的火锅,总要有人一起吃才够味;就像夏天的西瓜,分一半给别人才更甜。
希望35岁的你,不管身边有没有那个人,都能笑着说:“当年的决定,我不后悔。”
也希望你还记得,25岁的我,曾经在这样一个凌晨,带着点忐忑,又带着点期待,写下这些话。
祝你,也祝我,都能在“麻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甜。
25岁的你
于凌晨四点的出租屋
喜欢。
第801章 。要找女朋友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