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自言自语道,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仿佛在计算数字。
他又想起自己整顿漕运的艰辛。战乱后,运河淤塞,漕船朽坏。他亲自勘察河道,设计新式漕船,分段运输,在扬州建立船厂...短短几年,江淮的粮食又能顺利运抵长安,京师粮价应声而落。
34;常平仓...34;刘晏轻声道出这个自己最得意的创举。他在各地设立常平仓,丰年购粮储存,荒年平价出售,既稳定粮价,又备灾年之需。
刘安看着大人时而皱眉时而微笑的表情,知道他又在回忆那些为国为民的岁月。那些年,刘晏被誉为34;财相34;,朝野称颂,百姓爱戴。
第四章 权臣排挤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刘晏的回忆。忠州别驾王成匆匆进来,脸色苍白:34;大人,京城来人了!34;
刘晏平静地整了整衣冠:34;是来取我性命的吧?34;
王成扑通跪下,泪流满面:34;大人忠心为国,何至于此!34;
刘晏扶起他,淡然一笑:34;我一生行事,无愧天地。死有何惧?只是遗憾不能再为大唐百姓多做些事。34;
他想起大历十二年,宰相元载专权,自己逐渐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元载贪腐成性,结党营私,而自己坚持清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
34;杨炎...34;刘晏念出这个名字,心中一阵刺痛。元载倒台后,自己奉命审理其案,秉公执法,却因此得罪了元载的门生杨炎。如今杨炎得势,报复终于来了。
第五章 凄凉结局
一队禁军闯入刺史府,为首的将领宣读圣旨:34;前宰相刘晏,勾结元载,图谋不轨,赐死!34;
刘晏从容跪下接旨,然后起身,对刘安道:34;取我的朝服来。34;
穿戴整齐后,刘晏面向长安方向三拜九叩:34;臣刘晏,叩谢皇恩。愿陛下明察秋毫,勿信谗言;愿大唐国泰民安,盛世长存。34;
然后他转向忠州的官员们:34;我死后,望诸位继续善待百姓。盐政、漕运、常平仓之制,切莫废止。34;
最后,他接过毒酒,一饮而尽。
寒风呼啸,雪落无声。一代名臣,就这样在偏远的小城结束了生命。他推行的新政后来大多被保留,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但在那个雪夜,只有老仆刘安的哭声回荡在忠州上空。
第六章 后世评说
多年后,当杨炎也因罪被贬,有人在他府中发现了一封刘晏生前写给他的信:
34;治国如理财,当以民为本。君今日权势熏天,他日恐步元载后尘。望君三思。34;
杨炎读后,默然良久,最终长叹一声:34;我不如刘晏远矣。34;
而在长安的户部衙门,新任的度支使正在翻阅刘晏留下的账册。那些工整的数字背后,是一个财政天才毕生的心血。
喜欢。
第5章 。刘晏的困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