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零五)[2/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周六清晨,凤凰广场上人头攒动。红色的横幅“西城县爱心土豆义卖活动”在晨风中轻轻摆动。工商联的工作人员早早搭好了摊位,一袋袋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土豆整齐码放。林小华和政协干部也来到了现场,他卷起袖子,帮着搬运土豆,给土豆过秤。
     “大家排好队,不要挤!”工商联王主席拿着扩音器维持秩序,“土豆供应充足,保证每个人都能买到。”
     市民们排起了长队,有提着菜篮子的老太太,有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还有穿着制服的机关单位采购人员。餐饮企业的代表们更是开着货车前来,一车车地拉走土豆。
     “给我来五十斤!”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大爷掏出钱包,“我儿子在城里开小饭馆,我让他多用咱们本地的土豆。”
     “我们学校订两千斤,给孩子们加餐!”一位戴眼镜的女教师递上采购单。
     林小华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他的手机不断响起,是各乡镇负责人发来的好消息——订单越来越多,土豆开始有销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义卖活动第二天,情况更加火爆。《安城日报》记者陈明曦带着摄影记者来到现场,镜头捕捉到了感人的一幕幕:西城县美食协会的厨师们现场支起大锅,烹制各种土豆美食,香气四溢;小朋友们手捧热乎乎的土豆饼,吃得满嘴油光;农民代表握着采购商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林主任,能采访您一下吗?”陈明曦找到正在帮忙称重的林小华,“您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
     林小华擦了擦汗,有些不好意思:“这没什么,是我们政协委员应该做的。关键是县委县政府反应迅速,各部门通力合作,还有广大市民的爱心支持。”
     第十天,当最后一批土豆被装上货车运往外地时,林小华接到了双河镇三柳村村主任的电话:“林委员,我们村的土豆全卖出去了!价格比往年还好!村民们非要我谢谢您……”电话那头,村主任的声音有些哽咽。
     林小华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长舒一口气。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映出一个欣慰的笑容。
     一周后,《安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陈明曦的长篇报道《小土豆,大爱心——西城县多方联动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特别提到了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县委书记文尚武特意召集县四大家领导召开座谈会。会议室里,文书记环视众人,目光炯炯有神:“这次土豆销售工作的成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四大家领导不分排名先后,关键是在各自范围内发挥好作用,加强协作交流。”
     他转向林小华,微微点头:“特别是政协的同志,能够敏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这种主动作为的精神值得学习。”
     林小华有些局促地站起身:“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建议我们建立长效机制,不仅解决眼前问题,更要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说得好!”文书记拍板,“农业局牵头,建立一个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宣传部加强农产品宣传推广,工商联组织更多产销对接活动。”
     会议结束后,林小华走出县委大楼。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了金红色。他的手机又响了,是妻子陈雪儿从西江镇老家打来的。
     “小华,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陈雪儿的声音里满是自豪,“村里人都说,咱们县里的干部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林小华笑着挂断电话,步履轻快地走向自行车棚。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他去做。但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力量,就像那些终于走出大山的土豆一样,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零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