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4章 赤星危机再临,舰队再启星锤[1/2页]

诸天金手指之打造快乐人生 倾城雪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马里奥舰队返航后的第三个月,火星的“体检报告”突然亮起一串刺眼的红灯。
     李扬站在桃源集团火星监测中心的环形大厅里,指尖划过全息投影中不断跳动的数据流,眉头拧成了疙瘩。大厅中央悬浮着火星的实时三维模型,蓝色的海洋区域边缘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代表大气层的淡紫色光晕稀薄得几乎透明。
     “重力加速度:3.71米/秒2,仅为地球的37.8%。”秦思远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这位外表不到四十岁的首席科学家,此刻正盯着重力场分布图谱,“根据最新测算,火星当前总质量6.4×1023千克,距离维持稳定大气层所需的临界质量(至少7.5×1023千克)还差1.1×1023千克——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梁小龙凑过来,指着模型上不断闪烁的红色箭头:“也就是说,这颗星球还是太‘轻了?抓不住自己的大气?”
     “不止如此。”龙国科学院的周院士调出大气层监测数据,曲线像陡峭的悬崖般一路下滑:
      大气压强:6.2千帕(仅为地球的6.1%,且正以每天0.03千帕的速度流失)
      氧气含量:12%(虽在缓慢提升,但因大气逃逸,实际地表氧分压不足地球的1/10)
      二氧化碳浓度:28%(不足以形成有效的温室效应)
     最令人忧心的是海洋蒸发数据。全息投影切换到水手谷的实时画面,原本绵延1000公里的蓝色水域边缘,正不断泛起白色的蒸汽,监测仪显示蒸发速率达到每天2.3厘米。
     “按这个速度,赤道区域的海洋将在三年内干涸。”水文专家的声音带着焦虑,“虽然内核聚变产生的热量能维持部分液态水,但大气稀薄导致保温不足,夜间温度骤降至80℃,白天又因缺乏臭氧层保护,紫外线直接照射水面,双重作用下,蒸发速度远超预期。”
     地壳稳定性的报告更是雪上加霜。投影上的火星表面布满了黄色的地震预警区,北极撞击点周围500公里内,7级以上地震已发生17次,最近一次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海啸,淹没了刚探测到的一处潜在登陆点。
     “地幔对流还在剧烈调整。”地质专家调出地壳断层扫描图,“谷神星撞击产生的能量让原本凝固的地幔重新流动,但火星质量不足导致引力约束不够,地幔物质分布不均,这才是地震频发的原因。”
     李扬沉默地看着这些数据,脑海里闪过谷神星撞击时的壮观景象。那时以为万事大吉,却没想到大自然给人类设下了如此精密的连环扣——质量不足引发重力不足,进而导致大气逃逸、温度失衡、水体蒸发,再加上地壳不稳,刚刚看到的希望曙光,似乎正被新的危机吞噬。
     “必须立刻召开联合会议。”李扬的声音打破了大厅的沉寂,“通知龙国科学院、桃园集团核心团队,还有马里奥舰队指挥官,两小时后在虚拟会议室汇合。”
     梁小龙看着模型上日渐“憔悴”的火星,突然想起第一次踏上月球基地时,李扬说的那句话:“改造星球,比打赢一场星际战争难十倍。”当时只当是玩笑,现在才明白其中的分量。
     虚拟会议室的全息投影将火星的危机数据投射在每个人面前,红色的警报图标在空气中微微颤动。李扬坐在主位,左手边是龙国科学院的专家团队,右手边是桃园集团的科学家,马里奥舰队指挥官的虚拟影像站在末席,军绿色的制服衬得他神情格外严肃。
     “先解决核心问题:质量。”秦思远率先开口,他调出太阳系小行星带的星图,无数光点在黑色背景中闪烁,“要让火星重力达到地球的60%以上(约5.88米/秒2),至少需要再增加1.5×1023千克质量——相当于再撞一颗半谷神星。”
     周院士立刻摇头:“谷神星是小行星带最大的天体,找不出第二颗同等质量的。而且过大的天体撞击可能撕裂火星地壳,现在的地质活动已经够频繁了。”
     “不一定非要单颗大质量天体。”桃园集团的天体物理学家调出筛选参数,“可以用多颗中等质量的冰质小行星,总质量达标即可。这样既能补充质量,又能通过多次小撞击逐步稳定地壳,还能解决水资源问题——一举三得。”
     投影上弹出筛选结果:五颗直径在300500公里的冰质小行星进入候选名单,均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含水量占比25%35%,总质量约1.6×1023千克。
     “首选这颗‘冰卫7。”物理学家指向星图中一颗淡蓝色的小行星,“直径420公里,含水量32%,质量3.8×1022千克,轨道参数稳定,ΔV(速度增量)仅需1.1公里/秒,马里奥舰队拖运难度低。”
     梁小龙突然举手:“多次撞击会不会打乱之前好不容易稳定的地磁场?上次是运气好,刚好形成偶极磁场,再来几下,万一搞成乱磁场怎么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会。”秦思远调出磁场模拟图,“内核聚变已经进入稳定期,地磁场的‘发电机效应由熔融外核的对流主导,只要撞击角度控制在赤道面±15度内,反而能通过冲击力调整外核对流方向,让磁场更稳定。”他顿了顿,补充道,“这就像给旋转的陀螺轻轻加力,只要方向对,只会让它转得更稳。”
     地质专家却提出了新的担忧:“现在地壳已经够脆弱了,再撞五次,会不会引发全球性的板块解体?”
     “我们有黑科技科技的‘大地夯次声波发生器。”李扬调出设备参数,“上次改造时部署的三百台发生器还在运作,每次撞击前提前启动,用0.1赫兹的低频声波让地壳岩层共振致密化,能将地震等级控制在6级以下。”
     会议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脑海里推演着方案的可行性。全息投影上,五颗候选小行星的轨道被红色线条连接到火星,像五根即将落下的星链。
     “水资源补充测算过吗?”周院士突然问。
     水文专家立刻调出数据:“五颗小行星总含水量约5.2×101?千克,加上第一次撞击残留的1.9×101?千克,总量可达2.42×101?千克,相当于地球淡水资源的40%。按火星表面积计算,平均水深可达350米,足以形成稳定的水循环系统。”
     “大气呢?”梁小龙追问,“光加质量不够,还得补充大气成分吧?”
     “冰质小行星里的固态二氧化碳和甲烷,撞击

第364章 赤星危机再临,舰队再启星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