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他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侧头看向孙子手里的茶碗。
     李子航蹲在罗汉床边,拿着放大镜对着茶碗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断的念叨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雨过天晴云破出,者般颜色作将来。”
     李子航脑子里不断回想这两句话。
     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拿着莲蓬茶碗坐到罗汉床上。
     老爷子看着他那副模样,放下手中的四方观赏插花瓶,伸手到孙子面前。
     李子航把莲蓬茶碗放到小方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开始吞云吐雾。
     老爷子拿起小方桌上的莲蓬茶碗,开始鉴定起来。
     “天青色,汝窑的标志颜色。”
     他用两只手指捏着碗口,滑了一圈。
     “碗口润滑如绸缎。”
     他用手指弹了一下碗口。
     “叮”得一声,清脆的声音再次响起。
     “声如磬~”
     接着老爷子举着茶碗,对着灯光看。
     当李子航一支烟都快抽完时,爷孙俩对视一眼。
     老爷子眼神有些不敢置信。
     “瓷皇柴窑~”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天下第一瓷,柴窑。”
     柴窑,作为华夏陶瓷史上最神秘的窑口之一,被历代文人雅士尊为“诸窑之冠”“瓷皇”。
     柴窑得名于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据记载创建于显德初年(约954年)。
     其瓷器以周世宗“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诗意为审美标准。
     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这句话是宋徽宗所说。
     实际上这句话跟宋徽宗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汝窑的天青色,跟柴窑的天青色也不是一回事。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句话也是描写柴窑。
     明代《格古要论》记载“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
     而《宣德鼎彝谱》更将其列为御藏名窑之首。
     这些文献不仅奠定了柴窑的至高地位,也暗示其曾作为皇室御用的身份。
     如果说汝窑是收藏家梦寐渴求的存在,那么柴窑就是绝唱。
     如果这件柴窑出世,那么一定改写五大瓷器窑口的地位。
     汝,官,定,哥,官,五大窑口瓷器,根本不能跟柴窑比。
     汝窑够珍贵吧,世界上依旧存在不少汝窑瓷器。
     但是柴窑至今还是谜一样的存在,因为还没有一件柴窑瓷器露面,显示出来。
     李子航爷孙俩还在书房里研究柴窑,马都都因为蹲在瓷器收购点截胡,正在挨揍。
     潘家园,无人巷子里。
     马都都,全身都是脚印,鼻血直流的半躺在角落。
     他用手护住脑袋,不断求饶。
     “好汉,不敢了~”
     “以后都是不敢了~”
     他知道自己挨打的原因。
     前几天他蹲在收购点截胡,都已经被李家的人警告过。
     没曾想,他眼红到根本不管对方的警告。
     这不今天他刚下班,就跑来潘家园收购点截胡。
     李家的人,看到这小子不拿他们的话当一回事,几个人直接把他架到巷子里一顿胖揍。
     鼻青眼肿的马都都,靠着墙坐在地上。
     打他的人气喘吁吁的插着腰指着他,恶狠狠的威胁道。
     “小子,别他娘不识趣。”
     “今天只是打你一顿,让你好好琢磨琢磨。”
     “四九城一天收瓷器的钱,都能垒成山。”
     “你小子也不动动脑子,谁的饼你都敢动。”
     “这次只是打你一顿,让你长长记性。”
     “下次你在不听劝,护城河里下一具尸体保不准有你。”
     等打他的人一走,年轻的马都都也是一阵后怕。
     经过对方的提醒,他也想通其中的利益关系。
     四九城每个收购点,每天送出去的钱,真就能推成山,关键这不是国家对民众收购瓷器,而是一场私人收购。
     他因为眼红去截胡,动了别人的利益,
     以那些人的能量,让他消失在人间真跟玩一样。
     想明白这点的马都都,活动一下全身酸痛的身体,一瘸一拐走出巷子。
     如同马都都被打的人,整个四九城还有不少。
     韩春明,昨天也因为截胡收购点瓷器,被人一顿胖揍。
     破烂侯,蹲在进城的路口截胡瓷器,被公安连唬带骗,吓得他再也不敢收购百姓送到城里的瓷器。
     还有一些收藏家,暗中收购瓷器,也被公安逮到教育一顿。
     有些人直接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关在局子里半年。
    喜欢。
  

第456章 瓷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