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众卿所言极是。朕希望这桩婚事能成为我大清的一段佳话,同时也希望瑾亲王与富察氏能携手共进,不负朕的期望。”
傅恒再次拱手说道:“皇上放心,臣定当教导侄女入瑾亲王府后,恪守妇道,与瑾亲王和睦相处,共同为皇上分忧,为大清效力。臣也会让族中上下明白,这指婚是皇上对富察氏的信任与恩宠,我们定当珍惜。”
永瑚站在一旁,听到皇帝的旨意,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原本一心扑在军务和朝政上,对男女之事并未过多考虑。如今皇帝突然为他指婚,还是富察氏一族的女子,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但从政治角度来看,与富察氏一族联姻对他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富察氏在朝堂上势力庞大,有了这层关系,他在朝堂上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而且,皇帝亲自指婚,也表明了对他的重视和信任。
永瑚连忙上前,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儿臣谢皇阿玛隆恩。儿臣定当善待侧福晋,”
皇帝看着朝堂上众人的反应,心中暗自得意。他此次指婚,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平衡朝堂上的各方势力。通过将富察氏一族的女子嫁入瑾亲王府,他既能拉拢富察氏一族,让他们更加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又能借助富察氏的势力来支持永瑚,为永瑚未来的太子之路铺平道路。
同时,皇帝也希望通过这次联姻,让朝堂上的大臣们明白,他才是这个国家的主宰,任何人都必须服从他的安排。他缓缓说道:“今日朕为富察氏之女与瑾亲王指婚,乃是为了天下太平,朝堂和谐。希望诸位爱卿能够明白朕的良苦用心,齐心协力,共同为我大清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落在礼部尚书身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威严和决断。皇帝缓缓开口说道:“皇贵妃佟佳氏的封后大典,必须要办得盛大隆重。”
礼部尚书闻言,赶忙躬身施礼,应道:“微臣谨遵圣命,定当竭尽全力,将封后大典操办得尽善尽美。”
皇帝微微颔首,表示满意。接着,他又强调道:“佟佳氏将按照元后之礼,从大清门而入。这是对她的特殊礼遇,也是对她身份地位的认可。”
礼部尚书再次施礼,道:“陛下圣明,此乃前所未有之殊荣,佟佳氏得此礼遇,实乃幸事。”
皇帝微微一笑,似乎对礼部尚书的回答颇为满意。他接着说道:“朕希望这场封后大典能够成为我朝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让世人皆知朕对佟佳氏的宠爱与重视。佟佳氏进宫三十年,兢兢业业还为朕生下两对龙凤胎,值得朕如此礼遇。傅恒你说是不是啊,”
傅恒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深知皇帝这番话不仅仅是针对孝贤皇后,更是对整个富察氏家族的一种警告和敲打。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迈了一步,身体微微前倾,态度谦恭而又庄重地开口说道:
“皇上所言极是,皇贵贤良淑德的品德。她入宫以来执掌六宫兢兢业业,为皇室诞下多位龙嗣,实乃我朝之幸事。此次以元后之礼封后,实在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啊!”
傅恒稍作停顿,接着说道:“富察氏一族承蒙皇上隆恩,世代蒙受皇恩浩荡,对皇上和娘娘的忠心犹如日月,天地可鉴。此次封后大典,我富察氏一族必定全力以赴,倾尽全力支持,以彰显我族对皇上和娘娘的一片赤诚之心。”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又扫视了一圈朝堂众人,“朕意已决,礼部即刻着手筹备封后大典,不得有丝毫懈怠。”礼部尚书忙不迭地称是。
礼部尚书连忙道:“陛下放心,微臣定当不负所托,将这场大典办得风风光光,让天下人都为陛下与佟佳氏的深情厚意所感动。”
满朝文武齐齐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定当谨遵皇上教诲,为大清尽心尽力。”
庆典结束后,傅恒与永琮一同走出大殿。一路上,永琮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舅舅,皇上此次为侄女指婚给瑾亲王,您觉得这对我们富察氏一族究竟意味着什么?”
傅恒停下脚步,目光深邃地看向远方,缓缓说道:“这指婚看似是恩宠,实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提升我们富察氏在朝堂上的地位,与瑾亲王结盟,让我们在朝堂上更有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引起其他势力的嫉妒与不满,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而且,皇上此举或许也有制衡之意。他既希望我们富察氏能为他效力,又不希望我们势力过大。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谨言慎行,在这复杂的朝堂局势中寻找平衡。”
“这富察氏的女子,究竟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永瑚轻声自语道,心中既有着对未知婚姻的好奇,也有着对未来朝堂局势变化的期待。而此时,富察氏府邸的另一角,那位即将成为瑾亲王侧福晋的富察氏女子,正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喜欢。
第8章 侧福晋富察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