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们也因皇帝的话而分成了不同的阵营。
一部分忠心耿耿、只认皇帝旨意的大臣,立刻站了出来,齐声说道:“陛下圣明!十三阿哥此次西征,功绩卓着,晋封亲王实乃理所应当。其他皇子若有不服,自当凭自身本事去争取,这才是我大清皇子应有的气魄。”这些大臣的话语掷地有声,表达了对皇帝决定的坚决支持。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心中有所顾虑。他们担心皇帝这番话会加剧皇子之间的矛盾,引发皇室内部的纷争。一位老臣犹豫了片刻,还是鼓起勇气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皇子之间本应和睦相处,共同为大清效力。如今陛下此言,虽能激励其他皇子,但也可能引发他们之间的竞争与矛盾,还望陛下三思。”
皇帝听后,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透露出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说道:“朕意已决,我大清皇子,就当有这等豪情壮志。若因些许竞争便心生怨恨,那也不配为我大清皇室之人。”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永瑚向前一步,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皇阿玛,儿臣定当铭记皇阿玛教诲,不骄不躁,继续为大清效力。若有其他兄弟能立下战功,儿臣也定当为他们感到高兴,共同为我大清江山社稷出力。”
皇帝看着永瑚,眼中露出欣慰之色,点了点头说道:“起来吧,瑾亲王。朕相信你能做到。”
永瑚站起身来,挺直了腰杆,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他知道,皇帝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其他皇子的警告,也是对他的鞭策。他将以此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也要处理好与其他皇子的关系,维护皇室的团结。
皇帝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先是缓缓落在永瑚身上,那眼神里满是欣慰与赞许,仿佛在看着自己精心雕琢的一件珍宝终于绽放出耀眼光芒。接着,他的视线又逐一扫过满朝文武,那些大臣们皆低眉顺眼,大气都不敢出,殿内一时间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紧接着,皇帝那双锐利而深邃的眼睛,就像两道闪电一般,突然扫过了那几个表现得有些不安分的其他皇子们。这几个皇子平日里就经常搞些小动作,不是暗中勾结大臣,就是互相较劲争斗,对皇位虎视眈眈。
此时此刻,当他们感受到皇帝那如鹰隼般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时,心中都不由得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捏住了心脏。有的皇子因为心虚,微微地低下了头,不敢与皇帝的视线交汇;有的则是条件反射般地挺直了脊背,想要表现出自己的镇定和自信,但实际上内心早已乱成了一团麻。
然而,尽管他们各自的反应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没有一个人敢真正地直视皇帝的眼睛,生怕被皇帝看穿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皇帝嘴角泛起一抹轻蔑的笑容,发出了一声嗤笑:“哼!平日里你们这些皇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一个个都像乌眼鸡似的,争得你死我活。可今天呢?怎么,诸位皇子们连看着朕的勇气都没有了吗?”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嘲讽和不满,似乎对这些皇子们的表现感到十分失望。
众皇子闻言,心中皆是一惊,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就在这时,一位平日里性格较为莽撞的皇子,紧紧咬着牙关,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终于硬着头皮缓缓抬起头来。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用略微颤抖的声音说道:“皇阿玛,儿臣等并非不敢直视您的龙颜,实在是因为对您心怀敬畏,不敢有丝毫的不敬和冒犯啊。”
皇帝面沉似水,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这位皇子,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敬重?哼!朕看你们是心中有鬼吧。同样面对战功赫赫的军工集团,其他皇子却选择了阴险狡诈的手段,去陷害、污蔑那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傅恒、兆惠和靖国公等人。而永瑚呢,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跟随兆惠将军出征,用自己的赫赫战功去让军功集团心悦诚服。这才是真正的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身姿挺拔如松,一袭龙袍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他的面庞轮廓分明,剑眉星目,高挺的鼻梁下,嘴唇紧抿,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他的目光如炬,仿佛燃烧着熊熊火焰,扫视着朝堂之下的满朝文武。那目光所到之处,群臣皆如被火烤一般,纷纷低下头去,不敢与之对视。
皇帝的声音威严而沉重,仿佛能穿透每个人的灵魂。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如果一个皇子只知道玩阴谋诡计、行事龌龊的,你们敢追随吗?”
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上炸响,群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敢答话。
沉默良久,一位资历颇深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伏地叩首道:“陛下圣明!我等自然愿追随光明磊落、有勇有谋之皇子。十三阿哥战功赫赫,又心怀家国,实乃我等之楷模。”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附和,朝堂上响起一片赞同之声。
那几位心怀不轨的皇子听了,脸色愈发难看,冷汗湿透了后背。其中一位皇子鼓起勇气,颤抖着声音道:“皇阿玛,儿臣知错了,日后定以十三弟为榜样,为大清效力。”其他皇子见状,也纷纷效仿,跪地请罪。
皇帝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些,说道:“今日且饶过你们,若日后再犯,绝不轻饶。”随后,他又将目光转向永瑚,语重心长道:“永瑚,你切不可因今日之封赏而骄傲自满,仍需勤勉努力,为朕分忧,为大清社稷谋福。”
永瑚跪地,坚定道:“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朝堂之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庄重肃穆。
喜欢。
第6章 瑾亲王封号引发的朝堂热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