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4章 囚帐辩理明大义,降卒传讯酿危机[1/2页]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久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同太守府的偏厅被改成了临时囚室,粗木栅栏外站着两名手持神臂弓的飞虎军,箭簇始终对着栅栏内的人影。
     长孙观靠在墙角,铁链锁着的手腕已被磨出红痕,却仍挺直脊背,目光死死盯着屋顶的梁木 —— 那里曾挂过太武帝拓跋焘的御赐牌匾,如今只剩空荡荡的钉子,像极了北魏残破的江山。
     “太尉,咱们。。。咱们还有机会吗?” 拓跋晃蜷缩在角落,太子冠早已被扔在一边,华贵的锦袍上沾着尘土和血污。
     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太子殿下,此刻声音里满是绝望,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地面的砖缝,“我听说辛弃疾在阳泉连源贺都抓了,他会不会。。。会不会杀了我们?”
     长孙观缓缓转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厉色:“你是大魏太子,岂能有如此绝望之念?昔年赵武灵王被困沙丘,仍不失君王气节;今日我等虽败,亦当守大魏风骨!”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了些,“若辛弃疾真要杀我们,早在巷中就动手了,他留着我们,必有用处。”
     正说着,偏厅的门被推开,辛弃疾带着刘勔走了进来。
     前者身着软甲,甲胄上还沾着昨夜战斗的尘土,却丝毫不见疲惫;后者捧着一卷竹简,笔尖悬在半空,显然是要记录这次对话。
     “长孙太尉,” 辛弃疾在栅栏外站定,目光扫过两人,“昨夜你说‘大魏还有云中铁骑,可你可知,三天前云中守将已遣使归降,献上城池和战马两千匹?”
     长孙观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敢置信:“不可能!云中守将是太武帝亲封的‘云中郎,怎会降你南蛮?”
     “为何不会?” 辛弃疾从刘勔手中拿过竹简,展开时露出上面的墨迹,“云中百姓连年征战,每户几无青壮,早已苦不堪言。我飞虎军所到之处,开仓放粮,减免赋税,云中守将若不降,百姓自会逼他降。昔年乐毅破齐,连下七十余城,终因燕惠王猜忌而走;今日我大宋君臣相得,非人力所能挡之。”
     拓跋晃听到 “云中归降”,身子晃了晃,险些栽倒:“那。。。那河西呢?河西还有我大魏的劲旅!”
     辛弃疾冷笑一声,将竹简扔到栅栏内:“你自己看。河西太守昨日送来降书,说愿以‘河西六郡换百姓安宁。他在信中写‘魏室失德,连年征战,百姓易子而食,吾不忍见—— 这就是你所谓的‘大魏劲旅,他们守的是百姓,不是你拓跋氏的江山!”
     长孙观捡起竹简,手指划过 “易子而食” 四字,虽不愿相信却早有耳闻。
     他忽然想起元嘉二十七年,太武帝南征时,曾下令 “所过郡县,尽皆焚掠”,那时他还以为是 “震慑南蛮”,如今才知,那是在亲手挖空大魏的根基。
     “你等不过是篡逆!” 长孙观猛地将竹简摔在地上,声音带着悲壮,“昔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为的就是守君臣大义。我大魏虽弱,亦有忠臣义士,岂容你等南蛮践踏!”
     “君臣大义?” 辛弃疾的目光陡然锐利,“《孟子》有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太武帝晚年猜忌成性,杀崔浩、诛宗室,拓跋晃你之部下被宗爱构陷时,可有‘君臣大义?长孙太尉你被贬斥时,可有‘君臣大义

第284章 囚帐辩理明大义,降卒传讯酿危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