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洛风对伙计们说:“这就是典型的湿热型湿疹,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或外感湿热之邪,浸淫肌肤所致。小虎平时爱吃辛辣油腻,又常跟着他爹在铁匠铺里受热,湿热郁于肌肤,就发为湿疹。”他对秦慕伊说:“取土茯苓三十克,苍术十五克,黄柏十五克,薏苡仁三十克,苦参十五克,地肤子十五克,白鲜皮十五克,甘草六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再取土茯苓五十克,苦参三十克,黄柏三十克,地肤子三十克,煎汤外洗,每日两次。”
秦慕伊很快抓好药,洛风又对王铁匠说:“这几天别让小虎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也别让他在铁匠铺里待着,避免受热出汗,多给他吃些清淡的蔬菜和粥类。”他对伙计们解释道:“这个方子中,土茯苓甘淡性平,能解毒利湿,是治疗湿疹的主药;苍术、黄柏清热燥湿,是治湿热的常用配伍;薏苡仁健脾利湿,能助土茯苓祛湿;苦参、地肤子、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能缓解皮肤瘙痒;甘草调和诸药。内外合用,能清热利湿、解毒止痒,对湿热型湿疹效果很好。”
回到后院,洛风继续讲解:“土茯苓治疗湿疹的机制,主要与其抗炎、抗菌、调节免疫的作用有关。它含有的甾体皂苷和多糖成分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皮肤红肿热痛;其抗菌作用能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繁殖,防止感染;调节免疫作用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过敏反应。临床上治疗湿疹,常根据不同的证型配伍其他药物,像湿热型配苍术、黄柏、薏苡仁;脾虚型配白术、茯苓、山药;血虚风燥型配当归、白芍、生地等。”
洛羽在一旁认真地记录,时不时提问:“爹,土茯苓和茯苓有什么区别呀?我总记混。”洛风笑着说:“土茯苓和茯苓虽然名字相似,却是两种不同的药材。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断面白色或淡棕色,细腻,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块状,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断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功效上也有区别,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土茯苓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等症。”
秦慕伊补充道:“还有一种叫白茯苓的,是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功效与茯苓相似,但健脾宁心作用更强。土茯苓也叫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等,各地的叫法不同,但药材是同一种。使用时要注意,土茯苓忌犯铁器,煎煮时最好用砂锅或陶瓷锅,不宜用铁锅。还有,肝肾阴虚者慎服土茯苓,以免损伤阴液。”
伙计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提问,洛风都一一解答。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秦慕伊端来午饭,是土茯苓炖排骨、苍术炒青菜和薏苡仁粥。“大家尝尝这土茯苓炖排骨,”秦慕伊笑着说,“用土茯苓、排骨、玉米、胡萝卜一起炖,既有营养又能祛湿,味道也很好。”众人尝了尝,排骨软烂,汤味清甜,果然很好吃。
饭后,洛风又带伙计们去后院的药圃,指着几株植物说:“这就是我们种植的土茯苓,你们看它的茎呈攀援状,茎上有卷须,叶子呈椭圆状披针形,革质,有光泽。它的花期在夏季,果期在秋季,根茎生长在地下,一般种植三四年后才能采收。采收时要深挖,避免损伤根茎,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鲜用都可以。”他让伙计们仔细观察土茯苓的形态特征,又讲解了种植、采收、加工的方法。
正说着,王铁匠匆匆跑来,脸上带着笑容:“洛大哥,太谢谢您了!小虎用了药洗了澡,已经不怎么痒了,能睡着觉了!”洛风笑着说:“这才刚用药,还要坚持几天才能彻底好,记得让他忌口,别受热。”王铁匠连连点头:“一定一定!洛大哥您真是神医!”说着就千恩万谢地回去了。
伙计们见药效这么快,都惊叹不已。洛风对他们说:“土茯苓治疗湿疹的效果确实很好,但也要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配伍用药,不能一概而论。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同样的病,不同的人治疗方法可能不同,这就是中医的精妙之处。”他拿起一株土茯苓,“就像这土茯苓,看似普通,却有这么多功效,能治疗这么多疾病,这就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要好好研究,用好这些草药,为百姓解除病痛。”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药圃里,给土茯苓的叶子镀上了一层金边。伙计们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洛羽拿着记录的笔记,兴奋地说:“爹,今天学了好多关于土茯苓的知识,我都记下来了!”洛风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学无止境,还要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秦慕伊端来凉茶,对众人说:“天热,喝杯土茯苓凉茶解解暑吧。”
众人接过凉茶,喝了一口,清甜中带着一丝清苦,顿时觉得暑气全消。洛风望着院子里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天边的晚霞,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济世医馆的木门在暮色中轻轻关上,里面还弥漫着草药的清香,仿佛在诉说着医者仁心的故事。而关于土茯苓的知识,就像这淡淡的药香,在伙计们的心中慢慢散开,成为他们从医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喜欢。
笫740章穿越之济世医馆的土茯苓讲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