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不解的问道:“怎么了?”
礼部尚书道:“钱宁抓了一名商贾,也不知为什么,那商贾在武昌挺有名望,修桥铺路,做了许多善事。”
“锦衣卫抓了后,当地文人读书人直接炸锅了,各家报社都刊登了这则消息,都在请求朝廷立刻诛杀锦衣卫指挥佥事钱宁。”
杨廷和压了压手,他先将报刊拿起来,看完后,闭目凝思。
许久后才道:“老夫知晓此事了,待会儿老夫去找皇上上陈。”
等礼部尚书走后,杨廷和才背着手朝乾清宫而去。
“微臣参见皇上。”
弘治皇帝正在埋头看着奏本,见到杨廷和后,微微颔首,道:“嗯,有事吗?”
杨廷和道:“今日一则报刊搅动了湖广的风云,湖广的文人义愤填膺,各个都在抨击锦衣卫。”
“臣斗胆,敢问皇上,锦衣卫去湖广,可是为了调查上元节蔚王刺杀案?”
弘治皇帝深深看了一眼杨廷和,这些事也瞒不住他,于是道:“是。”
“报刊朕也看了,你建议怎么处理?”
杨廷和拱手道:“皇上,朝廷决断任何事,不能被民意裹挟,这样国家只会畏首畏尾。”
弘治皇帝目录欣赏,他就欣赏杨廷和这种品质,你说他爱民如子,那不全是,你说他是清官,他也不是,他比任何人都冷静,看问题看的极其透彻。
杨廷和又道:“但也不能不顾名义。”
“这名商贾无论是不是蔚王刺杀案的主谋,锦衣卫都不该以这种方式办案。”
“要查对方可以,但最好证据确凿,凭本事将事情查的水落石出,然后再去抓人。”
“这样任何人都不会有意见。”
“如此偏激的去抓人,只会消耗朝廷在地方上的信用。”
“若是锦衣卫那边依旧没审出什么,那就请锦衣卫先放人吧,然后暗中调查,真要找到了确凿证据再去抓人,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弘治皇帝想了想,道:“你说的有道理。”
“嗯,来人,去召刘瑾过来。”
没多时,刘瑾抵达乾清宫,弘治皇帝吩咐他道:“你去叫停钱宁对湖广那名商人的审查。”
“若是查到问题就带回来,查不到就放人!”
“不要将此事态闹大,然后让锦衣卫暗中调查,查到十足证据再去抓人。”
刘瑾躬身道:“微臣遵旨!”
杨廷和拱手道:“微臣告退了。”
“嗯。”
望着杨廷和离去的背影,弘治皇帝若有所思,杨廷和办事确实让人省心,而且还知分寸懂进退。
只是现在他在朝野的威望越来越大了,锋芒盖过了许多人,若是任其发展,有朝一日朝堂文官都将以他马首是瞻。
这不是弘治皇帝希望看到的。
内阁他虽然提拔了一群人,可这些人似乎都和杨廷和关系不错。
那么……是不是该重新另外一批人进入内阁了?
以前焦芳在的时候,还有人能平衡内阁首辅,现在杨廷和一家独大的局面,对皇权来说是绝对不利的。
弘治皇帝闭目沉思,只是该让谁进入内阁,谁退出来呢?
喜欢。
第135章 抓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