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章 宁王谋划[1/2页]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大唐彦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文徵明和祝枝山联合写了一封奏本,宁王看后无虞,立刻上奏朝廷。
     “吾等皆太祖高皇帝、孝慈马皇后之子孙后代,皇室至亲,自大明建国来,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太祖重视亲情,乃使诸藩各司其职,朝廷供养,以为定策,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今朝廷违背祖训,乃使诸藩无食可吃,更有诸藩宗室子孙,贫苦劳碌,然则朝廷不许经商务农,丧失生存之根本,实残忍也。”
     “伏望皇上、太子收回成命,勿要违背祖训,仍以祖训定额定例发放诸王诸宗俸禄。”
     “吾大明以孝治天下,古人云无孝国亡,恳请皇上慎思之。”
     一番奏本写的有理有据,圣旨传到朱厚照的御前,很快又被全天下人知晓。
     很显然这封奏本的‘泄露,是宁王有心为之,也是要让天下人知道,他宁王为自己这些兄弟们做的努力。
     这封奏文被送到朝廷后,各地藩王分别有样学样,给与宁王鼎力支持,毕竟朝廷这一刀,将这些藩王的生存根本都给砍断了,他们怎可能不一同支持宁王。
     一时间激起天下宗藩义愤填膺,纷纷希望朝廷迷途知返,勿要违背祖宗定下家法,依旧按洪武、永乐时期的祖训,给与藩王应有的俸禄待遇。
     每一项改革都是困难重重的,这一次也不例外,尤其涉及天下诸王和宗藩,身份问题只是其一,另一方面还是他们在地方的影响力。
     百年来在地方根深蒂固,形成的一套利益网绝对不是朝廷一个政策就能根除的。
     所以他们才会如此有恃无恐的给朝廷上奏本。
     朱厚照当即召见了内阁六部,杨廷和拱手道:“启奏殿下,自古改革都会遭遇很多改革。”
     “然则此疲敝若不根治,只会后患无穷,乃使子孙受苦。”
     朱厚照深以为然点头,在他决定宗藩改革那一刻,就没想过要收回成命。
     “地方诸藩如此多奏本,当如何应对?”
     杨廷和道:“若朝廷沉默以对亦或者不回应,都会让天下人口诛笔伐议论纷纷,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臣恳请礼部再下文书,通传天下,解读政策。”
     “文武通考,一如平民之科考参军,百姓可接受,诸藩为何不能接受?”
     “如此百姓知晓朝廷在做什么,是否公平,相信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此才能使诸宗藩不站在道理一边。”
     杨廷和知晓人心,也知晓底层百姓在想什么,这封文书很有必要下发,只有下发通告天下百姓。
     百姓们才会感同身受,尤其那些读书人,他们寒窗苦读,有的数年,有的数十年,也不过讨一份功名,改变现状。
     这容易吗?对任何一名参加科考的学子来说都不那么容易。
     那为什么放在藩王身上,他们却要怨声载道?如此来,百姓会支持谁,就显而易见了。
     朱厚照当即道:“那就依杨阁老的意见,着礼部立刻下旨通传全国。”
     “遵旨!”
     ……
     四月末,一封从京师传达两京十三省的奏本下发,礼部列明了朝廷给予藩王的优待,重点阐述了藩王该如何才能晋升,并且将所有途径重点列明。
    &nb

第62章 宁王谋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