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辱和扭曲。”
     “对,我们不接受。”
     “滚出柏林电影节……”
     不得不说,山本很适合搞这一套,他高举着右手,犹如一只斗志昂扬的公鸡,对着在场的众人喊叫着。
     怒吼着。
     除了在场的媒体,山本还找来了柏林许多家报纸和媒体过来,誓要将这个该死的华夏电影给赶出柏林电影节。
     他们对着《穿蓝色条纹的男孩》主创同样咔嚓咔嚓地按着快门。
     外媒,特别是欧洲对于这种亚洲互撕的场景其实都是看热闹的。
     “以前,苏联因为一部《猎鹿人》而退出柏林电影节,如今难道要再次上演吗?”
     “这可说不定,柏林电影节似乎有意向拉华夏电影进来,不会因为本子的抗议而放弃的。”
     “本子的经济已经开始下滑了,真难以想象他们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虽然三大电影节呼吁的口号是自由,但所有人都知道,三大国际电影节的诞生背景与政治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比如威尼斯电影节就是当初摩挲里尼为了捧法西斯的臭脚,而戛纳的诞生同样是为了反法西斯,柏林电影节作为二战后创办的,又是这三者之中最具政治意义的。
     创办的初衷是西德为了向东德展示自由的价值。即所谓“自由世界的橱窗”。
     2002 年,柏林电影节设立了“注视华夏”为主题的电影展映,其中就包括纪录片《铁西区》、章名的《密语 17 小时》、王全按的《月蚀》等 13 部电影,但几乎都是小成本,甚至抽丝剥茧会发现背后带着某种地下属性。
     清一色地都是反映社会和现实的独立电影。
     代表着“西方主流价值观”。
     “您好,请问您是《穿蓝色条纹的男孩》的主创吗?”一个柏林本地的电影媒体压根没有看过这个电影,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创造更大的噱头,将事件越扩大越好。
     至于柏林电影节的主办方,之前一天能见到好几次,如今则是迟迟不曾露面。
     对于他们而言,华夏人也好,本子也罢,你们最好打生打死,分出个结果出来,到时候我们也好顺水推舟。
     此刻王保强已经从《盲井》那边跑过来了,李琦吩咐了几句,然后走到了媒体面前,“没错,我是《穿着蓝色条纹的男孩》的编剧和制片人。”
     随着李琦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媒体人全都围了过来。
     “请问,本子为什么这么激烈地要求你们离开,你们华夏电影是不是真的扭曲事实,篡改了历史?”
     李琦看着他们,“不会吧,不会吧,你们竟然还不知道?他们哪里是在抵制我们,他们明明就是在抵制你们啊……”
    喜欢。
  
TXT下载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加入书签

第293章 滚出柏林?[2/2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