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26章 百战尘沙掩甲裳,一封书奏解金章[2/2页]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萧桓的目光落在 34;谢渊同榜34; 四字上,指腹在龙案的 34;御34; 字纹上轻轻敲击。他忽然想起元兴帝《北伐训》里的话:34;边将不可无党,无党则势孤;亦不可有私党,有私党则胁主。34; 岳峰与谢渊的往来密报,镇刑司每月都会呈一份到御前,那些关于 34;边军冬衣粮草成色 34; 的议论,如今想来,倒像是在结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4;宣谢渊。34; 萧桓将自劾疏推到龙案左侧,右边摆上李嵩的密报,两叠纸在晨光里透着较劲的意味,像架失衡的天平。34;朕倒要问问他,岳峰这罪,到底该怎么判才公当。34;
     谢渊进暖阁时,雨丝正顺着窗棂的缝隙往里钻,在金砖上织出细流,蜿蜒着绕过 34;正大光明34; 匾额投下的阴影。他抬眼便瞥见龙案上的自劾疏,34;甘受凌迟34; 四字被萧桓用朱笔点了个圈,红得刺眼,像岳峰当年在雁门关流的血。
     34;谢尚书觉得,岳峰该革职吗?34; 萧桓的声音透过雨幕传来,带着不易察觉的寒意,指尖在疏本的封皮上轻轻敲击。
     谢渊 34;扑通34; 一声伏地叩首,额头撞在冰凉的金砖上,发出闷响:34;陛下,岳峰自劾,是明心迹,非认罪!34; 他从袖中掏出玄夜卫的验报,麻纸被体温焐得发潮,34;密信上的笔迹,翰林院三位书吏比对过,与岳峰历年军报差着三分筋骨;所谓 39; 岳字旗 39;,针脚是苏绣的平针绣,北地士卒只会纳鞋底的锁链绣 —— 这都是镇刑司弄的假证!34;
     李嵩在旁发出一声冷笑,袍袖扫过案上的茶盏,茶汤晃出浅痕:34;谢尚书怎知北地士卒不会苏绣?说不定是岳峰从江南买了绣娘,悄悄送到阳曲卫教的。34; 他转向萧桓,语气陡然转厉,34;陛下,宣府卫是九边之首,离京师不过七百里,若总兵去职,北元夜狼部三日便可兵临城下 —— 岳峰久在边地,岂能不知?他就是算准了陛下不敢放他走,才敢演这出 39; 自劾 39; 的戏!34;
     谢渊猛地抬头,雨水从朝服的下摆滴落,在金砖上汇成小小的水洼,映着他涨红的脸:34;李首辅这是强词夺理!34; 他膝行半步,声音在空旷的暖阁里回荡,带着颤音却异常坚定,34;岳峰若想固权,何必自请革职?他守宣府十年,北元的探子连关墙的砖缝都数不清,却不敢近城一步!这样的将才,陛下难道要逼他死在镇刑司的地牢里,让天下边军寒心吗?34;
     雨还在下,暖阁里的空气像凝了冰,只有案头的自劾疏在晨光里静静躺着,朱圈的 34;忠34; 字与墨写的 34;罪34; 字,在纸上无声地较着劲。
     萧桓望着案上的《宣府卫防务图》,手指在西城楼的位置画了个圈。那里是岳峰自请戴罪驻守的地方,三面环敌,最是凶险。他想起永熙帝临终前的话:34;岳家世代忠良,可重用,不可全信。34; 这 34;不可全信34; 四个字,像根刺,扎了他十四年。
     34;传旨。34; 萧桓突然开口,龙袍的袖子扫过自劾疏,34;岳峰暂革总兵衔,降为宣府卫指挥佥事,仍守西城楼,节制城防兵马三千。34;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谢渊和李嵩,34;粮草调度权交副总兵刘策,但需岳峰副署方可生效。34;
     李嵩的脸色微变:34;陛下,这...34;
     34;李首辅觉得不妥?34; 萧桓的声音陡然转厉,34;还是你觉得,宣府卫离了岳峰,能守住?34; 他将自劾疏扔进火盆,火苗舔着纸页,34;镇刑司在大同卫的缇骑,撤回一半 —— 别逼反了边军,让北元看笑话。34;
     圣旨传到宣府卫时,岳峰正在西城楼修补箭孔。周平捧着圣旨,声音带着哭腔:34;将军,陛下... 陛下让您以指挥佥事衔守城楼,还留了三千兵。34;
     岳峰放下手里的灰浆桶,砖屑从指尖簌簌掉落。指挥佥事比总兵低了五级,可 34;节制城防兵马34; 六个字,是萧桓留的余地。他望着城下的屯田,王石头的旧部正在播种,新麦的嫩芽刚探出头,像极了当年雁门关突围时,在石缝里看见的草。
     34;把总兵印交出去。34; 岳峰解开腰间的玉带,上面的 34;忠勇34; 二字已被摩挲得发亮,34;告诉刘副总兵,粮道要盯着,尤其是镇刑司押送的 —— 他们敢掺沙子,就扣下来晒三天,让宣府卫的弟兄都看看。34;
     周平突然跪下,额头抵着城砖:34;将军,弟兄们都愿跟您守城楼,哪怕... 哪怕当小兵。34;
     岳峰扶起他,掌心的老茧擦过对方的手背:34;傻小子,兵和将,不都为守这道城吗?34; 他指向远处的烽火台,34;看,北元的探子又在山头上晃了 —— 咱们的仗,还没打完呢。34;
     李嵩在府中收到萧桓的口谕,将茶杯重重掼在案上。茶水溅在《镇刑司行事录》上,晕开 34;阳曲卫处决名单34; 几个字。34;岳峰还在宣府,刘策又受他节制...34; 他冷笑一声,指节在 34;王庆34; 的名字上敲了敲,34;大同卫那边,该加点料了。34;
     李谟从阴影里走出,手里捧着个锦盒:34;首辅,这是从江南织造局弄来的北元样式甲片,缝在宣府卫的旧衣上,就说是 39; 搜出的通敌证物 39;。34; 他声音黏腻,34;谢渊最近总往玄夜卫跑,要不要...?34;
     34;不必。34; 李嵩打断他,目光落在窗外的雨帘,34;谢渊是于谦的门生,硬扳会惹麻烦。34; 他从匣中取出密令,朱笔写着 34;查大同卫去年秋粮账目34;,34;王庆的屯田账上,总有不干净的地方 —— 抓不到岳峰,抓他个 39; 私吞军粮 39;,一样能让岳峰脱不了干系。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谢渊在玄夜卫地牢见到王石头的儿子时,孩子正抱着块麦饼发抖。那饼是阳曲卫新麦做的,上面还留着小小的牙印。34;你爹让我给你带句话。34; 谢渊蹲下来,声音放轻,34;他说 39; 城楼的风大,让岳将军多穿件衣裳 39;。34;
     孩子突然哭了,泪水打在麦饼上:34;爹说... 说镇刑司的人用烙铁烫他的手,逼他写 39; 岳将军让我反 39;。34; 他张开小手,掌心的疤痕像蜈蚣,34;可爹说,岳将军在雁门关把干粮分给我们,这样的人... 不会反。34;
     谢渊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攥住,疼得发闷。他想起岳峰自劾疏里的话:34;纵死城上,亦胜于在镇刑司地牢受辱。34; 原来边军的忠,从来不是写在奏疏里的,是藏在孩子的伤疤里,藏在麦饼的牙印里,藏在 34;宁死城楼34; 的决绝里。
     34;去告诉岳将军。34; 谢渊摸出块碎银,塞进孩子袖中,34;三法司正在查镇刑司的账,总有水落石出的那天。34; 他望着地牢的天窗,雨还在下,可云层里已透出微光。
     岳峰在西城楼的箭孔里望着北元的营帐,火把在夜色里明明灭灭。周平递来谢渊的密信,上面只有八个字:34;粮已至,信未绝。34; 他将信凑到烛火上,看着纸页蜷曲成灰,像在烧尽所有委屈。
     城楼下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三千城防兵在换岗。他们路过城楼时,都往上面望了望,甲叶相撞的声在夜里格外清晰,像在说 34;将军,我们在34;。岳峰想起自劾疏里的 34;戴罪守城34;,忽然明白萧桓的用意 —— 他需要一个能镇住边军的人,又不能让这个人权太重,这帝王心术,比北元的刀还锋利。
     34;吹号。34; 岳峰拿起身边的号角,铜皮上的绿锈蹭在掌心,34;该换班了。34;
     号角声穿过雨幕,在长城内外回荡。岳峰望着东方的鱼肚白,心想:只要这号声不断,宣府卫就不会破。至于头顶的乌纱、身上的罪名,比起城楼下的弟兄,又算得了什么呢?
     片尾
     《大吴史?边防志》载:34;德佑十四年秋,北元夜狼部乘岳峰降职,突袭宣府卫西城楼。岳峰率三千兵死守三日,身中两箭仍登城督战,终退敌。捷报送京,萧桓复其总兵职,赐 39; 忠勤可嘉 39; 银牌。李嵩以 39; 荐人失察 39; 贬一级,镇刑司缇骑撤回关内。34;
     卷尾
     岳峰自劾,非畏罪,乃明志也。当镇刑司的刀笔罗织罪名,当朝堂的猜忌如影随形,他以 34;革职戴罪34; 自请,既是给萧桓台阶,也是给旧部生路 —— 这是边将的智慧,更是忠而不愚的清醒。
     萧桓不许其全退,留职守城,看似矛盾,实则深合权术:既敲打了 34;功高震主34; 者,又保全了 34;御敌屏障34;,让岳峰在 34;戴罪34; 的枷锁下继续卖命,让李嵩在 34;贬职34; 的警示下收敛锋芒。帝王的权衡,从来不是黑白分明,而是在 34;用34; 与 34;防34; 之间找平衡。
     谢渊的力辩,王庆的隐忍,士卒的死守,终让这场自劾成为转折。德佑年间的风雨里,最动人的不是 34;复职34; 的荣光,而是岳峰在西城楼说的那句话:34;兵和将,不都为守这道城吗?34;—— 原来家国大义,从来不在官帽的高低里,在守城的初心上。
     后之读史者,见 34;自劾34; 二字,当知:忠诚不必喊得惊天动地,有时,一句 34;愿戴罪守城34;,已重过千言万语。而那个让忠良不得不以自劾明志的时代,终究在边军的血与泪里,慢慢露出了它的裂痕。
    喜欢。
  

第526章 百战尘沙掩甲裳,一封书奏解金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