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谢渊在风宪司核查驿递账目时,发现居庸关的 34;急递记录34; 上,岳峰的调令被标为 34;寻常军务34;。34;寻常军务会用紫花印?34; 他指尖点着账册上的墨迹,比其他记录淡了三分 —— 这是用褪色墨改过的痕迹。属官捧着个油纸包进来,里面是驿卒赵二的断指:34;大人,赵二想把刮下的 39; 急39; 字碎纸送过来,被刘成发现,剁了指扔进永定河,幸亏被渔网捞着。34;
碎纸拼起来,正好是 34;急援大同34; 的残片。谢渊突然想起昨日李嵩在朝堂上说:34;岳峰拥兵自重,恐借援大同谋不轨。34; 他将残片塞进袖中,袖里还揣着另一份账册 —— 李谟上月从内库 34;借34; 走的五千石粮,去向不明。
34;去居庸关。34; 谢渊抓起宪牌,棉袍下摆扫过案上的《元兴律》,34;看看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改总兵府的调令。34;
刘成在镇刑司衙署给李谟看改后的调令,窗外的雪正落在诏狱的尖顶上。34;岳峰这次插翅难飞。34; 李谟用银签挑着燕窝,34;等大同破了,就说他故意缓援,再拿出这调令当证据。34; 刘成搓着手笑:34;属下已安排人在宣府散布谣言,说岳将军收了也先的好处。34;
突然,缇骑撞开房门,手里举着风宪司的拘票。谢渊踏着雪进来,宪牌上的寒光映着他的眼:34;刘千户,借你的小刀一用。34; 他将赵二的断指和碎纸推到案上,34;这刮改的痕迹,用你的刀再刮一次,看看是不是一样的手法?34;
刘成猛地掀翻桌子,瓷碗碎在李谟的朝靴旁。李谟慢条斯理地擦着溅到袍角的燕窝:34;谢御史,擅闯镇刑司,可是要参你 39; 越权 39; 的。34; 谢渊盯着他袖中露出的半截账册,正是内库的粮单:34;比起篡改军调、通敌误国,越权算什么罪?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昂的援军在第三日傍晚抵达大同西墙,正撞见也先的骑兵要冲缺口。34;跟我杀!34; 他挥舞长刀劈开第一个胡骑,甲胄上的雪混着血往下淌。周平从城楼上扔下绳索,嘶哑着喊:34;秦将军,你们怎么才到?34; 秦昂一刀削断敌兵的马缰:34;调令被改了!回头再细说!34;
城楼上,赵谦望着宣府兵的旗号,突然吐出一口血。他怀里的密信上,李嵩承诺的 34;京营三日必到34; 早已过期,而也先刚刚派人来说,若再不开门,就把内库粮当着守城士兵的面烧了。34;总兵,秦将军杀进来了!34; 周昂扶着他往箭楼走,却被他推开 —— 远处的沙丘上,隐约有镇刑司的旗号在雪地里晃动。
萧桓在文华殿听李嵩和谢渊对质,两人的影子被烛火投在《大同舆图》上,像两只争斗的野兽。34;谢御史说镇刑司改调令,可有实证?34; 萧桓的手指在 34;西墙缺口34; 处摩挲,那里被李德全用朱笔圈了个圈。
谢渊呈上碎纸和断指:34;陛下,紫花印乃先朝所赐,非紧急军务不用。岳峰若要缓援,何必多此一举?34; 李嵩突然笑了,从袖中掏出份供词:34;陛下请看,宣府左卫的军卒招认,是岳峰让他们 39; 先斩后奏 39;,故意伪造 39; 调令被改 39; 的假象。34;
萧桓望着那份供词,墨迹新鲜得像是刚写的。他想起昨日李德全说,镇刑司昨夜提审了三个宣府兵,今早都 34;病亡34; 了。34;把刘成押上来。34; 萧桓的声音突然沉下去,殿外的风雪似乎都静了些。
刘成跪在冰凉的金砖上,膝盖下的雪水洇进砖缝。34;是... 是属下一时糊涂,想给岳总兵提个醒,让他别太急进...34; 他的牙齿打着颤,眼角瞟着李嵩 —— 对方正用手指在案上写 34;死34; 字。谢渊突然问:34;你用什么刮的 39; 急39; 字?34; 刘成脱口而出:34;是镇刑司特制的牛角刀,刃口带齿...34; 话未说完,突然捂住喉咙,嘴角涌出黑血。
李德全惊叫着后退,暖炉摔在地上。萧桓盯着刘成的尸体,突然想起永熙帝《驭下录》里的话:34;特务掌刑,必成酷吏;酷吏掌军,必致亡国。34; 他抓起朱笔,却在落笔时停住 —— 李嵩的党羽遍布六部,此刻动他,怕是要动摇国本。
34;岳峰援军已到大同,34; 萧桓将调令扔在案上,34;此事暂不追究,着风宪司会同镇刑司再审。34; 谢渊望着那滩黑血,突然明白,刘成的死,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大同卫的雪停了,秦昂在城楼下给岳峰看那份被刮改的调令。风卷着纸角,像只受伤的鸟。34;李谟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34; 岳峰的指腹抚过 34;缓进34; 二字,那里的纸已薄得透光。周平捧着刚收到的军报进来,声音发颤:34;将军,京师传来消息,刘成死了,说是 39; 畏罪自尽 39;。34;
岳峰突然笑了,笑声震落城楼上的积雪:34;自尽?镇刑司的人,从来只会让别人自尽。34; 他将调令折成小块塞进怀里,34;告诉秦将军,好好守城。等我从京师回来,定要让这被篡改的墨迹,染亮镇刑司的黑牢。34; 远处的雁门关方向,传来玄夜卫巡逻的马蹄声,在雪地里敲出沉闷的响。
谢渊在回风宪司的路上,被李嵩的轿子拦住。轿帘掀开,露出李谟那张带着刀疤的脸 —— 那是去年被边军打出来的。34;谢御史,34; 李谟的声音像磨过的砂纸,34;大同的事,到此为止吧。你看这雪,盖得住血迹,也盖得住规矩。34;
谢渊勒住马缰,马蹄踏碎冰面:34;永熙帝定下的规矩,盖不住;元兴帝铸成的军律,冻不住。34; 他从袖中掏出那份内库粮单,34;李千户还是想想,五千石粮怎么向陛下解释。34; 轿帘猛地落下,轿子在雪地里颠簸着远去,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像未愈合的伤口。
片尾
《大吴史?刑法志》载:34; 德佑十三年腊月,居庸关调令之变,风宪司谢渊穷治三月,得物证凡七:其一为宣府卫调令残片,桑皮纸背留有刀刮痕,39; 急 39; 字处纸色浅于四周,墨下隐见原笔锋;其二乃镇刑司伪印铜范,范侧 39; 李39; 字款与李谟私章吻合;其三系驿卒赵二断指,据供为刘成所剁,以 39; 封口 39;;其四是居庸关驿馆灶灰,检出未焚尽紫花印残片,朱砂含桐油成分,与镇刑司所藏同;其五为蔚州卫接令登记册,39; 缓进 39; 二字笔迹与岳峰平日书迹乖谬;其六乃王顺供词,详述刘成持李谟手令截令经过;其七是缇骑张全招状,承认受刘成指使监视驿馆。
然案卷上达御前,李嵩固奏 39; 刘成独犯,谟实不知 39;,且引《大吴律》39; 长官失察,罚俸抵罪 39; 条。萧桓既念边事方殷,不欲深究动摇镇刑司,又畏嵩党羽遍布,竟从其议。刘成于腊月廿九斩于市,临刑呼冤不绝,曰 39; 谟使我为,今独杀我 39;,声闻于巷。李谟则以 39; 失察 39; 论,罚俸三月,仍掌边监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岳峰闻判,愤而上《辨调令疏》,历陈七证,恳请再审。疏入三日,批答仅 39; 边将当务守御,毋涉朝堂是非 39; 十二字,竟斥其 39; 惑乱军心 39;。峰捧批痛哭,谓左右曰:39; 印可伪,字可改,国法亦可屈乎?39;
自此而后,镇刑司刮改文书成惯例,边将调兵必遣亲信携原令护行,驿递司 39; 验印不验文 39; 之制遂废。蔚州卫都指挥石彪尝语人:39; 昔者凭印信可行万里,今需带百人护一令,边军之耗,半耗于自防也。39; 桑干河冰融时,有渔者获一木匣,内盛岳峰原令真迹,匣上题 39; 天道昭昭 39; 四字,不知何人所置。34;
卷尾
调令被改,非仅一纸文书之变,实乃权臣操弄国柄之显兆。李谟借镇刑司之势,私易军调,视边镇存亡如草芥;刘成甘为鹰犬,刮改印信,明知大同危在旦夕而不顾;李嵩居中包庇,以死士灭口,将朝廷法度玩弄于股掌 —— 三人者,上下相蒙,内外相济,终致军命失期,边民涂炭。
岳峰之忠,在于临危发令而不避嫌;秦昂之勇,在于辨伪存真而敢抗命;谢渊之直,在于追根究底而不畏权。然萧桓之优柔,使元凶漏网,奸佞得势,终让 34;紫花印34; 之威,不敌镇刑司之刀 —— 此非边将之过,实乃中枢之弊也。
史官曰:34;军之大事,命在于信。调令者,三军之信也。信可改,则令可违;令可违,则军可溃。德佑之冬,居庸关一 39; 缓39; 字,缓的不仅是援军的马蹄,更是天下人对朝廷的信任。后也先再犯,边将皆疑调令有诈,迟疑不敢动,盖源于此。34;
喜欢。
第512章 麻纸皴裂兮,旧痕始露。 紫泥印寒兮,雪落如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