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谢渊认得,那是宣府卫的老兵,去年还托人带过家书,说要攒钱给孙子买把好弓。
34;住手!34; 谢渊的声音劈风而来,他亮出风宪司的鎏金令牌,34;奉陛下密旨查边军粮案,岳将军是要紧证人,谁敢动他?34; 张迁从缇骑身后踱出来,靴底碾着地上的血书残页:34;谢御史来得巧啊,这可是 39; 擅闯宫门 39; 的现行,按律该押入诏狱。34;
谢渊弯腰捡起那页残纸,指腹抚过上面三十七个暗红指印 —— 每个印子边缘都带着冻疮的痂,有的还渗着新鲜血珠。他突然提高声音,让周围的禁军都听得见:34;张千户看清楚了,这是边军的血!去年大同卫冻死的十三名士兵,指印就跟这个一模一样!34; 他转向沈炼,眼神如刀,34;你带玄夜卫护住岳将军,今日谁敢伤他,就是跟风宪司过不去。34;
沈炼刚拔出腰间佩刀,谢渊已转身冲向景阳钟。那口钟悬在钟楼三层,铜铸的钟体上刻着 34;国祚永固34; 四个大字,是元兴帝登基时所铸。按大吴规制,非国丧或外敌破城,鸣钟者斩。谢渊抓住钟绳的手被冻得发僵,却想起今早收到的急报:宣府卫已有七名士兵冻毙,尸体就停在辕门外。
34;咚 ——34; 第一声钟响穿透风雪,震得承天门的铜环都在颤。谢渊闭上眼,再拽钟绳时,声音里带了泣音:34;陛下!边军快饿死了!您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啊!34;
钟声传到偏殿时,萧桓正在临摹永熙帝的 34;安民34; 二字。狼毫刚落在纸上,钟鸣便撞得墨汁四溅,在 34;民34; 字的最后一笔上拖出长长的黑痕。李德全脸白如纸:34;陛下,谢御史疯了!景阳钟擅鸣,按律是要凌迟的!34; 他话没说完,殿门已被撞开,李嵩踉跄着闯进来,紫貂袍上沾着雪泥,帽子都跑歪了:34;陛下,万万不可见岳峰!谢渊鸣钟是信号,玄夜卫在宫外动了手,这是要逼宫啊!34;
萧桓盯着他冻得发红的耳朵,突然开口,声音冷得像殿外的雪:34;李爱卿,去年冬至,你穿的那件玄狐裘,据说是大同卫指挥使赵谦送的?34; 李嵩一愣,随即趴在地上叩首,额头撞得金砖邦邦响:34;是... 是边将感念臣日夜操劳,臣已按市价付了五十两银子,有账可查!34;
34;是吗?34; 萧桓没再追问,转身望着窗外。雪下得更紧了,承天门方向的钟鸣还在继续,一声声像敲在人心上。他突然对李德全道:34;传旨,宫门紧闭三日,任何人不得出入。34; 李嵩松了口气,却没看见萧桓转身时,袖中的手正死死攥着那页被岳峰血书浸湿的残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承天门外的雪已没过膝盖。岳峰跪在那里两天了,睫毛上结着冰碴,每说一句话都带起白雾:34;校尉大哥,你看这血书上的名字,王二狗,十七岁从军,去年在阳曲卫断了条腿;赵老栓,守了三十年雁门关,儿子死在黑风口......34; 他声音越来越哑,冻僵的手指却把血书护得更紧,34;他们求的不是官,不是钱,就是想多口吃的,守住这城门,不让北元的骑兵进来......34;
守门校尉握着长戟的手松了松。他今早换岗时,见玄夜卫悄悄给岳峰塞了块麦饼,那将军却掰成小块,对着宣府卫的方向举了举,才小口小口咽下去。雪落在岳峰的肩头,积得像座小丘,他却像浑然不觉,只是一遍遍地说:34;求陛下看看,求陛下......34;
不远处的街角,谢渊被两名镇刑司缇骑按在墙上,嘴角渗着血。他望着那道跪着的身影,突然扯开嗓子喊:34;岳将军!风宪司已经查到大同卫的账了!赵谦倒卖的粮,都进了李嵩的粮仓!34; 缇骑堵住他的嘴,他却还在挣扎,眼睛死死盯着宫门的方向 —— 那里,朱红的宫门紧闭着,像一道隔断了君臣与家国的墙。
第三日清晨,一个老太监从宫门内走出,传萧桓口谕:34;边事已命兵部议,岳峰速回营,毋得滋扰。34; 岳峰猛地抬头,见太监袖中露出半片锦缎 —— 那是李嵩府中常用的料子,心沉如冰。他将血书举过头顶,声音嘶哑:34;臣愿以死明志,求陛下一看!34;
谢渊在朝堂与李嵩争执时,手里举着血书中的一页:34;周诚,宣府卫老兵,戍边二十三年,其子战死阳曲,现冻饿卧病 —— 这样的人,会是岳峰逼宫的同党?34; 李嵩冷笑:34;血书可伪造!去年朔州卫就有将官割手指染墨,骗朝廷粮饷。34;
争执间,沈炼带着周诚的儿子周小五闯入,少年捧着父亲的断指哭道:34;我爹写血书时,冻得握不住笔,是咬着手指写的!34; 殿上百官哗然,谢渊趁机道:34;陛下若不信,可遣风宪司往宣府查验,看边军是否真如血书所言。34; 萧桓坐在龙椅上,望着少年冻裂的脸,突然闭了眼。
岳峰被 34;护送34; 回宣府。离京前夜,谢渊悄悄递给他一封密信:34;陛下虽未应允,却命风宪司暗查边粮,李嵩党羽已有收敛。34; 岳峰望着京城方向的灯火,将血书残页贴身藏好。车过居庸关时,见道旁有冻死的边军遗骸,用草席裹着,心口像被雪块堵住。
他不知道,此刻的文华殿里,萧桓正对着那封未拆的血书发呆。李德全劝道:34;陛下,李大人说的是,边将不可纵。34; 萧桓却想起永熙帝临终前的话:34;守边者,守的是江山,也是民心。34; 烛火摇曳中,他终是将血书锁进了密匣。
片尾
《大吴史?德佑本纪》载:34; 十三年冬,岳峰二次叩阙虽未得增兵之诏,然三卷血书遍传京师,士民争相传阅,闾巷皆言 39; 边军苦 39;。帝闻之,夜不能寐。次年正月,特命风宪司指挥使谢渊持节巡边,渊遍历宣府、大同诸卫,见戍卒衣草食雪,粮窖空如悬磬,归奏于朝,附验得镇刑司克扣粮册七帙。
帝震怒,命三法司会鞫,查实李嵩党羽借 39; 监军 39; 之名,岁侵边粮二十万石,转贩于北元及内地藩王。遂斩镇刑司千户张迁、大同卫指挥使赵谦等五人,戍边者十有三,李嵩虽暂免株连,然其柄国之权渐衰。
是月,帝发内帑三十万石济边,命兵部依永熙旧制,复设 39; 边粮直输制 39;,罢镇刑司介入之权。粮车抵宣府时,岳峰率士卒迎于关外,见麻袋火漆完好,当众启封,新米盈仓,三军哭拜于雪地,声震雁门。34;
卷尾
德佑十三年冬的这场叩阙,终以岳峰带血书返营落幕。时人或谓帝心难测,或叹权臣当道,却不知文华殿的烛火下,萧桓摩挲血书封皮的指腹,早已沾透墨迹 —— 那墨迹里,有边军的冻疮血,有朝堂的猜忌泪,更有大吴江山的隐忧。岳峰的执着,非为一己之功,实为千疮百孔的边镇求一线生机。他跪于承天门外三日,雪落满肩如披霜甲,所求不过 34;君视臣如手足34; 的旧例。谢渊鸣钟闯殿,沈炼持牌护忠,亦非逞一时之勇,而是深知 34;边军溃则国本摇34; 的危局。
李嵩之流以 34;防逆34; 为名壅塞言路,看似为君分忧,实则以权术织网,将边军的骨血化作自己的筹码。他们算准了帝王对 34;边将权重34; 的忌惮,却算漏了民心如秤 —— 周小五捧父断指泣于朝堂时,百官侧目,便是民心未泯的明证。
后数月,谢渊巡边所至,见宣府卫士兵以枯草裹腹、冻毙者枕藉于途,归来后直书 34;边军之苦,亘古未有34;,萧桓览之恸哭,始下决裁镇刑司、济边饷。此皆源于冬日叩阙的余响 —— 那封未拆的血书,终成刺破迷雾的光。
史官曰:34;治国如驭马,边军为蹄,朝臣为缰,君心为策。蹄疲而缰紧,策乱则马蹶。德佑之冬,岳峰以血书为鞭,抽醒的何止是帝心,更是藏于权术之下的国本。34;
血书凝雪映天阍,三日叩门门不开。不是君王无恻隐,权奸环伺恐生灾。终凭直道昭千古,犹记寒营骨未埋。莫叹忠言多逆耳,江山安稳赖公台。
喜欢。
第506章 朱门深似海,白骨积成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