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文书,34; 验印锥轻点飞票右下角,34;以三十万两盐税作抵,34; 锥尖突然转向狼首铸模,34;向北元换取此等铸模三副。34;
殿中传来倒吸冷气之声。谢渊乘势将验印锥重重敲在殿柱的 34;私铸斩刑34; 铜铭上,清越的鸣响中混着齐王喉间的吞咽声:34;同期查获的南越马商账册,34; 他抖出盖着市舶司紫泥官印的通关文牒,船运标记处 34;交趾港34; 三字被朱砂圈红,34;明载三千匹战马分三批转运,34; 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马齿编号,34;首船 39; 追风 39; 印记,34; 忽然抬头望向齐王,34;与殿下骑射所用良种马,34; 锥尖划过牒文上的马商暗记,34;出自同一牧场。34;
齐王萧杼的蟒袍前襟已被冷汗浸透,玉扳指在掌心转得几乎要磨出火星。谢渊却不给对方喘息之机,将飞票与铸模并置案头:34;盐税引票用的是户部七瓣梅花印,34; 他的验印锥顺着票面上的压痕游走,34;而北元铸模的火漆封印,34; 锥尖挑起残片对着光,34;含赤焰矿粉比例,34; 忽然冷笑,34;与赵王榷场火漆完全一致。34;
当验印锥第三次落在 34;交趾34; 二字上时,谢渊注意到秦王萧槿的笏板重重磕在石阶。这个细微的震动让他想起,去年冬至宴上,齐王曾向秦王透露 34;南边有笔大生意34;。34;敢问殿下,34; 他的声音突然柔和,却比钢刀更锋利,34;若为戍边,34; 指腹碾过通关文牒上模糊的补盖官印,34;为何要将战马交由南越商人,34; 锥尖轻点牒文角落的三枚私印,34;经海路绕行泉州?34;
齐王的瞳孔骤缩,扳指在掌心划出红痕:34;本王... 本王是为北方边军筹备!34;
韩王萧柠突然出列,手中的战马牙印图册甩在齐王面前:34;边军?34; 他的声音带着北疆的朔气,34;这些战马的臼齿磨损程度,34; 指向图册上的标记,34;分明是南越湿热之地的特征,34; 又展开兽医署的验马牒,34;与大吴边军的战马牙口记录,34; 喉结滚动,34;相差整整三岁!34;
刑部大牢的潮气渗进谢渊的官服,他盯着铸钱匠颤抖的双手,验印锥在掌心转出冷光:34;《大吴律?钱法篇》第二十七条,34; 他的声音混着锁链声,34;私铸铜钱,首犯凌迟,从犯绞刑,34; 锥尖轻点对方腰间的钥匙,34;而模子刻敌国纹饰,34; 忽然提高声调,34;罪加三等!34;
匠人的膝盖砸在青砖上,血珠从咬破的唇间滴落:34;大人饶命!34; 他的视线扫过牢门,34;所有模子都是赵王藩邸的管事送来的,34; 手指深深抠进砖缝,34;每次都是玄夜卫的人押车,34; 忽然指向谢渊的验印锥,34;他们说... 说御史大人若查案,就是与诸王为敌!34;
回音在牢中震荡。他忽然想起,赵王萧桭的榷场账本里,山东盐引的流向记录总是模糊不清 —— 原来盐税、铸钱、战马,早已在诸王的私印下,织成了通敌的大网。
戌初的刑部,谢渊案头的烛火被夜风吹得明灭不定。他望着盐引、钱模、战马凭证在墙上投下的阴影,验印锥柄上的 34;风宪34; 二字已被手汗浸得发亮。周立捧着新到的密报,手指在 34;玄夜卫指挥使王顺34; 的名字上发抖:34;大人,34; 他的声音混着梆子声,34;王顺每月十五必去齐王铸钱坊,34; 翻开夹着黑色羽毛的页脚,34;随行车辆的轮距,34; 喉结滚动,34;与运送盐引的骡车完全一致!34;
谢渊猛然起身,玄色官服下摆带起案头《大吴会典》,泛黄的书页哗啦啦翻卷,34;私铸斩刑34; 的朱砂批注在烛火下格外刺目。他的验印锥重重磕在狼首铸模的咽喉缺口,发出清越的颤音:34;传令顺天府,34; 声音像腊月里绷紧的弓弦,每一个字都带着冰碴,34;即刻查封赵王在山东的七处榷场 ——34; 锥尖划过狼首泛着幽光的眼睛,34;重点核查莱州、登州两处火漆工坊。34;
周立捧着密报的手不住发颤,谢渊却视而不见,袍袖扫过堆积的账册:34;提审所有参与铸钱的官员,34; 验印锥突然指向密报上玄夜卫的虎头官印,猩红的印泥在纸页上像道溃烂的伤口,34;从铸模匠人到榷场监事,包括王顺 ——34; 他故意顿住,让 34;玄夜卫指挥使34; 的头衔在刑部大堂的潮气里发酵,34;和他背后盖印的人。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夜风挟着秋霜撞开木窗,刑部旌旗猎猎作响,旗角上的 34;风宪34; 二字被吹得变形,却始终倔强地舒展。谢渊望着紫禁城方向的漫天星斗,忽然想起那年在江西,老茶农布满老茧的手塞进他行囊的茶叶,茶罐上还沾着未干的血印。34;官印比星星亮...34; 老人临终前的话在耳边响起,掌心的验印锥却传来刺骨的冷 —— 那些盖着紫泥官印的文牒,此刻正躺在齐王的密匣里,被火漆封得严严实实。
当盐税养肥了北元的战马,当铸模刻下狼首的狰狞,他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是诸王织就的巨网。但验印锥的冷光里,他又看见大同关守将染血的军报,看见庐州茶农质押儿女的当票,看见自己巡按江西时平反的那桩冤案 —— 律法的光芒,从来都需要有人用血肉去守护。
34;大人,顺天府回话...34; 周立的声音带着惧意。
谢渊转身望向刑部大院,石灯笼的光在秋风中明灭不定。他知道,今夜之后,玄夜卫的刀锋可能随时降临,但更清楚,当自己用验印锥凿开第一条裂缝,就再无退路。34;去准备文牒,34; 他的声音忽然柔和,却比钢刀更坚定,34;明日卯初,我亲自去查封榷场。34;
夜风卷起一片落叶,掠过他手中的验印锥,仿佛带走了最后一丝犹豫。谢渊望着锥尖映出的点点星光,忽然笑了 —— 哪怕这世道如长夜,他手中的锥子,也要成为刺破黑暗的第一缕锋芒,哪怕锥刃上,浸着自己的血。
卷尾
太史公曰:谢渊查齐王铸钱案,始于盐引缺额,终于敌纹现形,其间历三法司会勘、五军都督府协查,方得水落石出。观其验铜铅配比、查战马牙口、辨火漆印信,无不合乎《大吴律》之轨。然此案牵连赵王、韩王,甚至玄夜卫指挥使,足见宗藩与官宦勾连之深,律法施行之难。谢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为功名,只为 34;风宪34; 二字。此等孤臣,当与日月同辉!
喜欢。
第255章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