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4章 石髓犹存黎庶血,火漆焉蔽赤子心[1/2页]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卷首语
     《大吴会典?田制》载:34;凡改易界石,需具详实文牒,附凿痕拓片、四至红图,经布政使司三司会勘。若刻痕深浅相悖、苔藓荣枯异状,该管官需携印信亲诣勘验,违者以 39; 紊乱田制 39; 论,夺俸一年,记过三次。34;
     苔痕深锁旧年纹,新凿浮光欲掩真。
     石髓犹存黎庶血,火漆焉蔽赤子心?
     永熙六年孟春,庐山栖贤谷的晨露在茶梢凝结成珠,谢渊的皂色官靴已踩过三道界石。放大镜的铜框贴着石面移动,折射的光斑里,新刻 34;永禁开垦34; 四字的凿痕边缘过于齐整,像极了官场上那些工整却冰冷的谎言。膝头蹭到的青灰色石粉渗进布纹,与那年在滁州查赈时,灾民塞进他掌心的、混着血渍的粮麸,有着相似的粗粝感。
     光斑停在 34;庐34; 字右下侧,谢渊的指尖轻轻叩击石面 —— 旧痕的震颤带着石髓深处的回响,而新刻字迹的回音空洞如鼓。他忽然想起宗人府旧档里的勘验要诀:34;真痕入石三分,必带土腥;伪刻浮于表面,多沾杂屑。34; 指甲刮过新痕边缘,果然带下几星嫩绿茶汁,清香里混着龙涎香的尾韵,与酒肆私军身上的气味如出一辙。
     34;大人,旧痕苔藓有铁线蕨孢子。34; 书吏的声音压得很低,递上的载玻片映着晨雾,孢子的三角状轮廓在光线下清晰可见。谢渊的视线掠过玻片,忽然想起泰昌帝临终前的话:34;五老峰的铁线蕨,只长在百姓的田界上。34; 此刻旧痕里的孢子正沾着晨露,而新痕石粉中未燃尽的香料碎屑,像极了权贵们用来粉饰太平的脂粉。
     袖中《大吴会典》的纸页被山风翻开,谢渊的目光落在 34;改易界石需三日报备34; 的条文上,指腹摩挲着纸面因频繁翻阅而发毛的边缘。庐州府衙的报备文书躺在掌心,火漆印的墨层下,几丝茶梗纤维若隐若现,让他想起老茶农颤抖着缩回袖口的手 —— 那袖口的靛青染渍,曾在惠民仓的粮袋上见过,曾在榷场税单上见过,此刻又在这道本该庄严的官印里出现。
     34;取水盂。34; 谢渊的声音混着松涛。磁州窑水盂里的清水泼向火漆印,墨色如退潮般褪去,露出底下今年清明前的云雾茶渣。叶片边缘的锯齿与界石新痕中的茶汁完全吻合,他忽然明白:这些本该用来泡茶的鲜嫩茶芽,此刻正作为造假的帮凶,被封在官印里,被刻在界石上,被揉进百姓的血泪中。
     34;布政使司的勘合符......34; 书吏的话被谢渊抬手打断,他盯着文书末尾的官印,发现 34;庐州知府34; 的花押笔锋偏锋过重 —— 这是惯用左

第214章 石髓犹存黎庶血,火漆焉蔽赤子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