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7章 扫盲遇上了大问题[2/2页]

关于我在异世界打游击那件事 八十保底酋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立在通用语的规则之上的,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发音的不同而已。
     这样的设计已经通行了很多年,按理来说是不会有人怀疑其主导地位的。
     但是叶格林不一样。
     他在学习希德罗斯语和通用语规则的时候就发现,这套语言规则问题很大。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通用语只赋予了拼写规则,但是却没有规范和确立具体语言之中的逻辑性。
     叶格林还记得在大学的时候他曾经跑到隔壁学校去上过一堂公开课,在课堂上那位教授就分析过当时世界上的几种主流语言。
     当时这位教授就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语言和文字这东西是会随着历史文化而不断进化的。
     这种进化在过程上的体现就是是粗糙和无序的,但是在结果导向上确是精简和高效的。
     要想做到这种结果,就势必需要在特定历史时期有人带头不断规范和约束语言的使用习惯。
     就比如华夏王朝每当处于太平盛世的时候都会掀起文学热潮,很多文人会借着复古之名开展文化上的复兴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文字的使用规范就会得到一次勘定,避免了地域上的分隔让同一种语言分化出完全不同的个体。
     与此同时中央王朝也会利用科举这一选官模式推行官方标定的文字书写标准,甚至在其鼎盛时期还会适当推行官话的普及。
     这些举措都帮助着汉字和汉语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进化,既能适应当下的使用环境,也能承接历史的足迹。
     而且不光是华夏,在西欧那边法语和德语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由大量语言学家和数学家通过不断修订才制定了当代的法语,让其更具逻辑性的同时也删减掉了大量没有意义的词组。
     与之相对的,没有删减的语言比如意大利语在没有肢体语言帮助的情况下很难表达富有感情的语句,俄语的信息密度极低,一段简短的文字就需要大量的语句才能表达清楚。
     至于英语那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已经够落后了还遇上了工业革命导致的信息大爆炸。
     大量的新词汇涌入了进来,让这门结构简单的语言成为了记忆的地狱。
     各种词汇之间缺乏足够的逻辑联系,甚至猪和小猪这两个词都可以没有任何联系。
     叶格林结合老家的情况再回过头来看这边,问题就很明显了。
     现在的通用语就好比他老家的英语,使用规则简单,但遇上了词汇量爆表的问题。
     通用语中有着大量的词汇是来源于不同种族的使用习惯,而不是逻辑关系。
     就好比跟冶炼有关的词组大多是来自于精灵和矮人,有些词组在矮人文化里是有着充分的逻辑关系的。
     就好比铁锤、铁砧、铁匠、铁剑这些词组,都是跟汉语一样有着明显的逻辑联系,都是以铁这个介质为中心去创造词组的。
     但是当这些词组通过通用语音译过来之后问题就出现了,这些词组的发音甚至是长度都不一样!
    喜欢。
  

第667章 扫盲遇上了大问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