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豆产出率高、而且大小基本与普通豆子一致。
根据地的成年人们在这段时间基本都忙于建设农田,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劳动力来从事这样一个十分消耗耐心的工作。
但保育员的孩子们却刚好填补了这一份工作的空白。
在大孩子的带领下,文德镇保育院的几大园区全都动员了起来,只要是能坐在小板凳上手指分得清东西的孩子都被安排到了这项工作中来。
作为保育院院长的明娜嬷嬷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就没有参与到这个工作中去,但她却选择了帮孩子们解决后顾之忧。
明娜嬷嬷带着几位年纪大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房间内来回转,负责照顾年纪小的孩子。
换尿片、烧面糊糊喂奶、哄睡,老人们对这些工作很是熟练。
每一个娃娃被饿着,但她们也没有一刻的停歇。
在外边的房间内,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凑在了一起。几个人拿着小板凳围成了一圈,面前放着一个大袋子装着黄灰相间的豆子,边上放着两个木桶。
娃娃们从袋子里抓起一把豆子就仔细地分辨起来,将黄色的和灰色的豆子给分开放到不同的木桶里。
当一个木桶装满了就会有两名大孩子一起提到院子里去,分别倒入不同的袋子里。
成色饱满颜色鲜黄的普通豆子会被送到各个开垦营地那里去播种,灰豆则是会送到后勤部那边作为今后的粮食储备。
仅仅一天的时间,文德镇保育院就能筛选出800斤的豆子,这极大地节省了根据地的劳动力需求,孩子们也为之后的春耕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北希德罗斯其他地区的人们要么挣扎在饥饿与寒冷之间,要么还窝在家里享受着温暖舒适的生活。
但是在曾经荒无人烟的格利芬尔山脉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青壮年们喊着号子,顶着雨水奋战在峡谷间、忙碌在田野上;老人们拖着缓慢的步伐不停穿梭在灶台和河岸之间;就连小孩子们都在为集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整个根据地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农民们在田野上耕作,工人们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工具,就连宣传队和文艺演出队也停下了之前的工作加入到了建造桥梁的工作中去。
在圣血里1289年4月7号这一天,横跨大峡谷连接南北两地的石拱桥终于竣工了。
历时92天,叶格林带领着大家在荒山野岭间劈出了一条道路、架起了一座高桥,在这里建起了一片居住区和一座新药厂。
在数个月前,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计划。
无数的困难曾经在大家身旁萦绕,但不知不觉间林地已经褪去、荒山也改了模样,只有那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依然屹立在峡谷上方。
科瓦廖夫在叶格林宣布桥梁建设完成的那一瞬间欢呼雀跃了起来,他和众多工友们都在尽情地呐喊着,他们称颂着叶格林的名字,但是很快就被叶格林把口号给带到了红旗和革命军那边。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这座桥也迎来的自己的名字:红旗桥。
喜欢。
第665章 热情的孩子们和大桥的落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