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有经验的老农一起组成春耕调查团,在政工干部的带领下实地考察各个开垦营地的土地情况来制定大致的生产计划。
在春耕调查团中很多人都是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老农,他们或许不知道该怎么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播种,也不知道精耕细作应该怎么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经验就是没有用处的。
根据地对这次的春耕十分重视,在组建春耕调查团的时候尽量都是挑选有一定文化功底的农民,并且在队伍中还混杂着不少沃尔夫格勒大学的学生。
此前索特修斯带回来的耕种手册已经被复印了很多份,每个春耕调查团那里至少都有一份。
学生们不一定都懂种地,但是他看得懂手册上的文字,能够跟着上面记载的条件按图索骥地调查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老农们虽然看不懂他们的操作,但是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学生们提出耕种意见的时候能及时说出哪些是办不到。
这时候往往两方就会因为意见相左而产生矛盾,负责领头的政工干部就发挥了作用。
他们不仅要调节双方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必须带着两边一起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就比如学生们在书本上看到大豆的种植条件只要土壤之下5厘米的地方温度能够达到12摄氏度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这样的积温条件理论上来说,气温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回升大概到4月中旬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播种。
如果是河谷地带积温条件更好的地方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播种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学生的意见却得到了老农们的一致反对,他们说在四月播种大豆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个时间点根本不会发芽,最佳的播种时间应该是从五月底开始,如果天气不好一直下雨还可能拖到七月份去。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学生们指着书本上的知识点据理力争这就是科学,要尊重科学。
而农民们则一个劲地摇头表示这些学生娃娃不懂种地,这个时间点种豆子下去,一场雨过后什么芽都长不出来。
负责协调的政工干部在不停地安抚着双方的情绪,并在在两边不停争论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其实按照老农们的说法就是,这个时间点不是播种不了大豆,而是播种了很有可能发不了芽。
除非当年大旱在春季的时候一场雨都不下,不然在四月份种进田里的大豆没办法发芽的。
农民们祖祖辈辈都流传着不能在这个时间点种大豆的告诫,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究竟因为什么。
直到革命军政工干部找到了问题关键之后,才和学生们一起推演出了问题可能的关键所在。
对于雨水为什么会影响大豆的发芽问题,大家提出了两个可能的看法:
一个是下完雨后土壤气温降低,大豆种植发芽的温度不够;另一个就是下完雨后土壤水分过多,把大豆种子给淹住了没法发芽。
但不管是哪个问题,解决的方法都很简单,那就是提前修建完善的排水设施。
喜欢。
第662章 学生和老农、科学和经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