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接了一盆热水,科瓦廖夫很熟练地就完成了刷牙洗脸的工作,然后收拾好之后把盆交上去只带着一小条毛巾和柳条牙刷回到了宿舍。
     现在宿舍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抽签入住了,除了特别偏远的地方之外他们所有人基本都住上了热和的房子。
     回到宿舍的科瓦廖夫几人没有休息,而且很快就忙碌着打扫宿舍内的卫生,等待吹号一起去食堂吃饭。
     清晨的营地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但是数万人的队伍却没有多少杂乱,大家都井井有条地在做着自己的事情。
     这般充满秩序的场面很难想象是由一群难民们所构建的。
     这里的大部分人之前都是农民,但现在他们距离产业工人的身份也只有一步之遥。
     危机的反面是机遇。
     这次的难民潮的确让根据地在一开始的时候疲于应对,但随着大家齐心协力的共同奋斗,原本作为累赘的难民们正在不断转化为支撑支撑根据地的基石。
     严酷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让所有人全都团结到了一起。
     如果是正常年岁,要想把这个散漫的农民转化为有秩序的工人一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农民自己也会有意见。
     但现在不一样, 在生存问题面前农民们选择了无条件跟随根据地。
     叶格林他们调集了众多富有指挥和政工经验的基层干部过来充当工作队的队长,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劳动的时候,人们不仅团结到了一起,也借着集体的力量重塑的自身。
     科瓦廖夫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是一个人在改变,而是所有人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
     当你走在人群中的时候自然是看不出来自己走了多远的,唯一能作为参考的就是回过头去看着自己出发的位置。
     叶格林在一开始提出的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基本策略在经过了两三个月的实践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桥梁营地这里,6万多人齐心协力在两个多月时间内建立了能够容纳5万多人的居住区、13个伐木营地、5家烧炭场、3家水泥搅拌作坊、6个集体大食堂以及8个大型澡堂。
     通往文德镇的山路已经修建完毕,石制拱桥的建设进度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即便上面又来了要求需要在下游位置开垦出一片平地来建设新药厂,营地这边也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因为这点追加的工作量对于他们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科瓦廖夫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还能如此厉害,能扛着寒冷的风雪日复一日地坚持在重体力的战线上。
     同样的他也从未想过原来集体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
     亲眼看着一片崇山峻岭被他们开垦出来,陡峭的山崖变成了道路、岩石密布的山坡变成了高低错落的社区、下游一望无尽的森林也变成了一片开阔的平地,就连隔绝两地的那条深山峡谷也即将建起一座巍峨的大桥。
     科瓦廖夫现在感觉有种澎湃的力量在自己心底燃烧、在呼吸间沸腾,他感觉到有股雄壮的力量在支撑着他,没有什么困难是没法战胜的!
    喜欢。
  

第661章 桥梁营地的变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