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相信大家刚刚已经听索特修斯同志说了,要想提高产量,我们就必须在有限的土地上维持作物的轮作。”
“但是格利芬尔山脉的气候在冬季的时候又十分严酷,一年中能留给我们的可耕作时间段十分有限。”
叶格林的声音不大, 但是他说出的话却十分严肃。
事关粮食问题,根据地上下都不得不提起百分之一百二十的重视。
“可耕作时间短,人口压力大,如果民众们还像在西部沿海平原那样耕作,肯定是赶不及在一年内种两茬作物的。”
“种出的第二季作物如果因为气候因素而大面积减产,这样损失是我们很难承受的。”
“这不仅会严重浪费我们的人力物力,还会打击农民的工作热情。”
当然叶格林没说的是,最大的问题还是会进一步加剧粮食紧张问题。
革命军带着大量的民众来到这片广袤的山区可不是为了饿肚子的,而是要将这里建立成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家园。
能不能在挨过了最难的第一年后吃得饱饭,就是摆在了革命军面前最为棘手的问题。
一旦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任何的失误,都将极大地损害老百姓和革命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
“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所有的地方推行精耕细作的方法,必须卡在每一季作物收获的时间点抢种好下一季的粮食。”
整个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失误,为了保证在相对有限的种植时间内种满两季的粮食,每一种作物生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必须照顾到位。
精耕细作意味着不能任由植物自己野蛮生长,田间管理也不是简单地除个草就能了事的。
就必须在索特修斯带来的作物耕作笔记中就有写,要想让红薯产量上去,可以提前用温床育苗,在播种时候选择扦插法合理密植。
并且在种下去之后还要在合适的时候中途追加耕耘,一般春薯要中耕三到四次,夏薯要中耕两到三次,其目的主要是要保证垄面疏松透气无杂草,利于红薯的根系生长。
选择什么时间中耕,要中耕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去判断,不然的话就会影响红薯的块茎的发育。
并在这还不算完,在种植下去之后要想保证高产量就必须分批次追肥。
好消息是开垦出来的林地基本都是黑土地,不缺钾和磷,因此只需要考虑氮肥就可以了。
坏消息是黑土地的钾和磷含量是很高,但是氮元素的含量却极低。
要想作物长得好,革命军就必须想办法弄来大量的氮肥。
“用人畜粪尿农家肥的制备方法我在雷曼沼泽游击队时期就已经带着同志们试验过了,去年也在沃尔夫格勒地区大量推行。”
“跟着我们过来的农民同志们大部分都掌握了这个技术,但要想供应地区全部作物的氮肥需求,农家肥的需求量绝对会非常大。”
叶格林在会议上严肃地说着:“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掌握搜集大量人畜粪便能力。”
喜欢。
第608章 要精耕细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