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旦计划确定了之后呢,又总能压着自己的脾气去配合已经商讨出来的计划。
     这一点他可比叶格林厉害多了,那位可是个最终计划出来了之后也不会改变自己看法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卖机甲的事情已成定局的缘故,戈尔隆现在竟然还豁达了许多。
     对于叶格林的计划,他已经完全理解了。
     在当前形势下,革命军对帝国军已经有着十足的战略威慑能力。
     叶格林的想法估计就是在不损害革命军的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去进一步瓦解敌方的军事威胁。
     之后只要把这支军事力量完好无损地带到山区根据地去,革命军就能够获得很长一段时间的安稳发展。
     毕竟帝国打仗要么看的是面子,要么看的是钱。
     革命军现在占据着大城市而且还击败了帝国派来的第一支远征军,这无疑是在朝着帝国光鲜亮丽的脸上疯狂地扇耳光。
     再加上之前通天塔倒塌的影响,帝国这次能派出这么多部队,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些。
     但如果革命军将根据地从城市转移到山区了呢?
     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首先北希德罗斯的几个总督区对于其辖区的几大山脉的掌控能力基本没有,那地方一没钱、二没人,交通不便就算了统治成本还非常高。
     就这种地形哪怕放在君主强势的封建王国都很难建立有效的统治,更不用说是在总督区的统治下了。
     帝国在那个地方没有核心利益,而且革命军待在那里也不会碍着他们的面子。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在革命军在彻底发展壮大起来之前,帝国不太可能再一次组织这种规模的部队过来围剿了。
     之前在和叶格林深入交谈过后,戈尔隆就去研究了帝国近些年来平叛事迹,他才猛然了发现这些规律。
     怪不得叶格林总说希德罗斯革命的要点在农村。
     能提出这个观点,不光是对革命本身有着很深刻的理解,更是对帝国有着非常透彻的分析。
     戈尔隆可以预见只要前线的帝国军能够不断收复大城市、小城市,那么帝国对于他们的损失势必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革命军的胜利在于削弱他们战略威慑能力,让他们不敢追击到山区根据地去。
     而帝国军的胜利则在于收复被革命军占领的城市,重新建立布尼亚克总督区。
     这两点在叶格林的规划下,竟然一点儿冲突都没有。
     只要能把帝国军的力量削弱到一定程度,那么随着革命军全面退出布尼亚克大平原进入格利尔芬山脉之后,帝国军势必不会追击下去。
     而想要保证这样的局面,革命军就不能损失太多!
     革命军的战略威慑不是应对现在的帝国军,而是要去应对退守山区根据地之后的帝国军。
     为此现阶段的革命军就必须想办法把战线给铺开,把敌人给引进来打。
     主动放开北部防线,把沃尔夫格勒给送到帝国第三集团军面前就是叶格林给他们准备的陷阱!
     帝国军最终的胜利目标就在眼前,相信他们根本无法拒绝!
    喜欢。
  

第481章 新战略的确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