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章 悄悄屯粮[2/2页]

活在民国当顺民 鲅鱼饺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底了。
     想了想,二十六晚上支开他娘之后问杨远信:“爹,不行我再往外拿点儿?”
     杨远信想了想:“暂时用不着,我前段时间收的二百块儿大洋还没动呢,你娘手里约莫还有点儿,等缺了我再跟你说。”
     爹娘心里有数,杨福平就没多问。
     年前剩下的这几天,家家户户都飘出来了食物的香味。
     二十七上午,隔壁吕婶子过来问:“嫂子,您家里的杂拌儿买了没有,要是没买,让福安领着我们家这两个去南货铺子转一圈儿?早前买了几斤,还没过年呢,都让仨孩子给吃完了!”
     (杂拌儿,就是用各种干果,比如花生、胶枣、榛子、栗子跟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杂拌里干果上带皮儿,高级的杂拌儿里干果光是仁儿!)
     李水仙一拍脑门:“我说呢,怎么少点儿东西,福平跟福安大了之后,也不问我要了,这俩小的,估计还没明白过来,行吧,让福安跟着去,玉娟还跟着去吗?”
     吕婶子家里连个帮手都没有,过年只能抓着闺女跟林老师上手:“出去啥啊,家里卫生还没收拾完呢,让那俩人出去,也能腾出来干活的地儿,不然干点儿啥都喊娘。”
     李水仙喊福安:“去,带俩弟弟去买点儿杂拌儿去。”
     说着估算着掏了几张票子打发小儿子去逛街,然后继续跟吕婶子在门口嘀咕,什么老爷们儿多自在,天天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过个年给家里女眷累的腰都直不起来······
     基本都是吕秀玲在说,李水仙时不时的应和。
     这让出来进去的杨福平听的脑袋“嗡嗡嗡嗡”
     实在没忍住,打断道:“今年的馒头怎么蒸?”
     这下说到了两位家庭主妇的专业领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商量了几句之后,李水仙跟吕秀玲决定还按往年的样子合作。
     等到明天,也就是二十八的时候,把称好的面拿过来,两家一起干活。
     一斤面出几个馒头基本上心里都有数,最后按个分馒头跟窝头就行。
     这可是要吃上七八天的主食,两家吃的都不算少,不是个小工程。
     至于其他的,倒也没必要凑一起。
     吕秀玲想起来一件事儿:“咱们胡同老郭家媳妇,前两天买菜的时候碰到了,听她说老郭供职的饭店,东家儿子接手非要改成洋人的那种西餐厅,把这些个老伙计都撤了。
     往年这会儿,老郭正是忙的时候,这两天已经猫家里了,说是过完年再找活儿,这会儿接点儿散活儿,那些个扣肉肘子啥的要是自家不想做了,可以去他家买!
     提前一天说就行,就比咱们自己做多个手工费。”
     这倒是个好主意,想想每年给鸭子脱毛脱到崩溃,杨福平坚决举手拥护。
     当然他说了也不算,还得看李水仙什么想法。
     没成想,他娘一口否决!
     “不值当,总共就那么几斤肉,都不够加工费!”
     吕婶子赞许道:“我也这么回他的,我家这,把饺子馅儿的肉备好了,又买了只鸭子跟条鱼。
     多的那么点儿还备着过年上供呢。
     哪有多余的荤腥再让他给代劳。”
    喜欢。
  

第42章 悄悄屯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