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多时,一名小黄门走来,将韩正、王介及妇孺们安排在客馆,只带着柳忠一人,经太常寺,来到尚书省,工部廊院。
     高楷正在堂中,笑问:“柳忠来了?”
     “正是!”王寅虎点头,“大王可要接见?”
     “让他进来。”
     “是!”
     片刻后,柳忠哆嗦着大礼参拜,磕头道:“草民拜见秦王!”
     高楷笑道:“起来吧。”
     这人倒是实诚,又是下跪,又是磕头,把地砖撞得咚咚响,额头现出一抹红印。
     “谢秦王!”柳忠连忙道谢,再缓缓起身,却不敢抬头,只盯着脚面,一动不敢动,仿佛一尊陶俑。
     见此,高楷温声道:“听说你妻子患病,可好了?”
     柳忠忙道:“托大王鸿福,崔刺史请来孙神医诊治,已然大好了。”
     “那便好,家里有几口人?”
     “四口人,除了草民夫妇俩,还有两个小儿。”
     高楷点了点头:“都几岁了?”
     “大郎八岁,二郎六岁。”
     “都到了上学的年纪。”高楷笑道,“成都官学,是否如我所说,平民子弟也可入学?”
     柳忠点了点头:“仰赖大王恩德,似我等升斗小民、贫寒人家,也可让孩儿入学。”
     “如今,大家伙儿都感激不尽,盼着大王长命百岁。”
     一番交谈下来,他不再那么紧绷,话也多了不少。
     高楷笑了笑:“我下的令,只是打个地基,你的印刷术,才能使百丈高楼平地起。”
     “今日,便在工部,为我演示一番你的技术。”
     “是!”柳忠连忙应下。
     宇文凯早已命人备好场地,取来梨木、枣木各五十具,皆是上好木材。
     又备齐刻刀、墨、桑皮纸等材料,召来韩正、王介,以及数百个匠人,皆是长安城中写工、刻工、印工。
     左右两侧,百来个小吏、宦官叉手侍立,随时听候吩咐。
     高楷又下令,召来文武百官,一同观赏。
     柳忠不由感叹:和秦王这大手笔相较,以往在周家书肆印书,犹如小儿过家家。
     高楷笑道:“你是行家里手,这些匠人、小吏,都交给你指挥。”
     “务必大展身手,让我们这些外行人,开开眼界。”
     “遵令!”柳忠忙不迭地应下,打定主意,必要使尽一身所学,不让秦王失望。
     群臣见此,又惊又疑:大王未免太过重视。
     这不过一介匠人,纵然有些许奇思妙想,又怎能媲美工部,乃至宇文侍郎。
     毕竟,长安城可是汇聚了七道,甚至天下人才,要什么人没有?
     这柳忠其貌不扬,言行畏缩,究竟有何大才,值得大王兴师动众?
     高楷将他们神情尽收眼底,暗笑,柳忠虽然气运平定凡,但一身技艺可不平凡,这可是祖孙三代人的智慧结晶。
     柳忠深吸一口气,舒缓些许压力,一旦投入工作中,他神色一变,变得极度认真,甚至有些苛刻,且自成一方天地,对外界诸多轻视、怀疑目光一一屏蔽。
     他首先筛选木料,优中选优,将诸多要点娓娓道来。
     一众匠人原本或多或少有些轻视,此刻,听他一一讲解,却连连点头。
     甚至,忍不住拿出纸笔

第575章 锋芒毕露[1/2页]